
↑海峽兩岸藥學交流研討會。
◎文/台中記者謝宜倪
以「AI時代的醫療發展與醫院藥品引進及管理」為主題的海峽兩岸藥學交流研討會,吸引來自海峽兩岸的醫療專家、藥學學者及業界人士共襄盛舉。深入探討AI技術、遠距健康照護、新藥管理等多項議題,為未來醫藥服務創新提供新思路。
臺北醫學大學教授胡幼圃分享台灣新藥研發的發展歷程,包括藥害救濟法等法規如何加速新藥審查流程,特別針對罕見疾病與基因治療的新興療法,推動法規創新。他表示,未來需推動接軌國際法規,加強國內新藥競爭力。
教授葉明功介紹台灣如何依照ICH-GCP標準完善臨床試驗體系,並透過加速核准與電子通用技術文件(eCTD)提升審查效率。他特別提到,針對突破性治療的新藥,台灣政策已顯著縮短上市時間,為創新藥物提供更多機會。
高雄醫學大學教授蕭世槐指出,遠距健康技術結合AI與物聯網,透過智能藥物管理設備顯著提升慢性病人者的用藥依從性並降低醫療成本。他強調,遠距健康的未來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人性化服務的提升。
成功大學教授賴建名展示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如何革新藥師的日常工作,包括處方審核、病人教育及數據分析等,顯著提升效率。他指出,AI是輔助工具,藥師需結合專業判斷與技術,實現人機協作的價值。
在藥物基因體學應用上,成功大學教授張惠華與中國醫藥大學藥師徐幸愉分享基因檢測如何降低藥物不良反應並優化治療效果。徐幸愉介紹,臨床決策支援系統(CDSS)能結合基因數據精準調整用藥方案,為個性化醫療提供有力支持。
分組討論聚焦AI技術與個性化醫療,與會專家深入探討數據共享與法規創新策略。此次研討會促進兩岸學術交流,展現藥學合作與創新潛力,為AI時代的醫藥服務注入新動能,推動醫藥服務邁向智能化與國際化新高峰。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