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雄記者毛志民
日前媒體披露「降血壓原廠藥退出台灣」引發民眾關切。
原廠藥是指經過長期研發與臨床實驗、取得專利的藥品。在專利期內,只有該藥廠藥可以生產,通常享有20年專利期保護。由於需要回收其投入的研發成本,因此原廠藥的價格較高。由於學名藥不需要投入新藥的臨床試驗成本,所以價格較低,且市場上競爭激烈,二者比較如表一。
理論上,學名藥和原廠藥的主成分相同,兩者的療效亦相等。然而,除了主成分,賦形劑等其他成分也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和效果。因此,學名藥與原廠藥在效果上完全一致並非總是容易達成。
一代健保已執行7次藥品支付價調整,二代健保開始實施後,試辦「藥費支出目標制」,即將藥費支出先預設一個目標值額度,年度結算藥費超出目標值,就啟動年度的藥價調整;因而又進行10次藥價調整(如表二),如此才有餘裕收納新藥之給付。近年萬物齊漲,過專利期的原廠藥及學名藥給付價持續調降,許多學名藥的單價甚至比糖果還便宜。試想若納一個天價新藥,學名藥的給付價又需要再砍多少?
國內在後疫情時代仍頻傳缺藥事件,但因上述藥價的調整,導致過專利期保護的原廠藥退出台灣市場早已不是新聞,因此當國內藥廠中斷藥品供應時,也無原廠藥可奧援,而健保署的回應亦是千篇一律,含此成分藥品於國內還有多家藥廠生產,民眾不必擔心缺藥。
以學名藥「循利寧膜衣錠」為例,民國89年三月以單價19.7元給付,經過七次調降至單價9.1元,民國100年10月退出健保後,單價據傳逾20元。再者,原廠新藥未申請健保給付,自費亦有增加趨勢,Parecoxib針劑便是自費實例。今年專利期屆期,國內生產的學名藥同樣採自費模式。
十年來,筆者仍建議可參考醫材依「臨床實證」等級而訂定合理的健保給付比例及民眾自付差額費用範圍的方式,讓原廠藥留台灣,可為穩定供藥加一道保險,且讓病人有藥可選;更可以避免因藥費協商破局,或是因製藥品質不力關廠而無藥可用,反倒以數倍價錢專案進口當冤大頭。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