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5

113 / 6. 10~ 6. 16

藥訊

氨、胺當正確使用

 

 


◎文/高雄記者毛志民


日前新聞熱議「中國用語」充斥,而在醫藥專業領域中,筆者觀察到「胺」誤植成「氨」的情形益發嚴重,不僅藥廠產品名稱就錯用,甚至在國內專業同儕審核期刊發表的文章標題亦可見。


氨、胺、銨於兩岸在讀音與定義多有差異(見表),在台灣,單從字形的部首或可略知三者的差異,再就化學觀點會更清楚,胺類(amines)可視為氨的衍生物,即氨的氫原子當中的一個,或一個以上被烷基或芳香基取代,諸如胺基酸、乙醯胺酚等常見藥名,或是酪胺酸激酶抑制劑都是據此命名。「銨」字則在兩岸的定義一致,當化合物中之某非金屬原子的化合價增多而帶正電荷時,以化合物名稱,或帶正電荷元素名稱之一部分加「金」旁為名。例如:NH3 為氨,NH4+為銨[根]離子,CH3NH2 為甲胺,CH3NH3+。


結合生活經驗中,氨的英文名稱是ammonia,最初就直接音譯為阿摩尼亞,我們都知道是一種有臭味的氣體。「胺」字根據《廣韻》和《集韻》,有「肉敗臭」的意思,探究其因便是胺類化合物有此氣味;在《中華藥典》第九版的品目名稱修改對照表中,便有胺磺必利(Amisulpride)等四項正名。


所以,在台灣,「胺」字不論在有機化學,或是日常生活中都是形意相符的,值得藥師及國人正確使用。


參考資料:


1.化學命名原則第四版。國立編譯館主編出版。2009年11月
2.毛志民。氨與胺應分清楚。https://blog.udn.com/pilimao1970/11282707
3.胺的意思,漢典。https://www.zdic.net/hant/%E8%83%BA
4.中華藥典第九版。衛生福利部編印。2021年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