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2

113 / 5. 20~ 5. 26

藥聞

原住民藥師 用母語宣導用藥安全

 

↑衛生所藥師於復興區溪口部落座談會宣導用藥安全。




◎文/藥師江慕靈


「Mama、yata, lokah ta kwalah!(泰雅語) 叔叔阿姨大家好 !」藥師用著熟悉的在地語言,與復興區文健站的長者宣導用藥安全,復興區為醫療缺乏的偏鄉,是桃園市境內唯一的原住民區,占全市總面積約三分之一,本區居民以泰雅原住民為主,人口約有一萬一千人。


復興區衛生所藥師江慕靈於各部落宣導「用藥安全」,因本身是泰雅族人,過程中可流利穿插族語,並以部落生活日常小故事舉例與推理,讓長者笑聲此起彼落,並將主題與部落生活巧妙聯結,令長輩更能深切的體會,過程中有長輩說:「上次那個老師都講閩南語,不知道講什麼?」、「山下的講師一直認為我們吃藥配很多酒?怎麼可能生病還這樣?」可見原住民族的健康不平等議題,與社會大眾、專業人士缺乏「文化安全」知能、甚至是歧視也有密切關聯,到原鄉從事醫療服務及宣導,醫療人員需重視文化脈絡,才能透過理解,提供適切服務,提升部落健康識能。


以原住民罹患糖尿病比率高原因,部落傳統生活條件雖易取得原型食物,但品種少且多樣性不足,加上多從事耗費體力的農務,需仰賴高油高鹽的便當來快速恢復體力,久而久之便成為生活習慣,故造成營養不均衡。更顯著的衝突是在用藥,部分長者更傾向相信傳統療法草藥,對此,身為專業醫療人員的藥師,必須具備「文化敏感度」,並依不同文化的服務對象得以理解及接受的模式,將用藥安全與原民文化相結合,才能提供真正的「文化照顧」,才能避免原住民族長者因不適切的照顧而出現創傷。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