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感遇 雞肋 ◎文/台中記者劉宇琦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都記得這一幕,漢中之戰裡曹操與蜀漢相持不下,蜀漢據險固守,曹操進不能斬將奪旗,退不願含恨忍恥,局面頗為尷尬。 當過兵站過哨的都知道,哨兵黑夜裡辨識敵我的方法是單位主官每夜變換的口令,當呼口令而對方不能回答時,哨兵就準備上膛開槍了!當曹操正為戰事膠著煩惱時,伙房呈上了一碗雞湯,湯內雜著雞肋。恰巧士兵來請示當晚的口令,曹操眼裡看著碗內雞肋,腦袋裡想著兩軍對壘之事,隨口說出「雞肋」。這件事傳到主簿楊修那裏,他便告訴兵士們可以收拾行裝準備撤兵了,兵士們不解,楊修説雞湯的精華是湯,雞肋這種東西,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就像丞相的這場仗一樣,所以丞相是準備要退兵了。從此「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便成典故,而後來這件事的結果是楊修聰明反被聰明誤,遭曹操砍了腦袋。 現在藥師在人力市場上奇貨可居,但弔詭的是以投資報酬率來說,藥師所能請領的專業給付並不多,換言之,藥局能直接從藥品或調劑費所獲得的收益不高,如果到賣場逛一圈,看一看藥字號產品的占比就可以稍稍看出端倪,因此我們不得不洩氣的說,藥品和調劑費的利潤對業主來說決不會是餐桌上的龍蝦鮑魚,應該比較像是雞湯裡的雞肋。 燉雞湯並不是為了吃雞肋,但要喝雞湯卻少不了雞肋。對業主而言藥師應該就是這種尷尬的存在!而反過頭來以業主角度設想,他們不可能忍受雞肋價格不斷飆漲,因此勢必會想辦法因應,譬如呼籲各界多養雞隻或自己養雞控制規格確保來源都是可能的策略。但現實上沒有一個市場是可以無限制擴張的,同理雞湯也不可能長保榮景,當市場榮景不再,雞肋當然也就不再重要。此外,財團的本質其實是通路商,如果通路規模大到可以忽略「藥」,藥師自然更是不必要的存在,屆時流浪藥師便是必然出現的境況。 台灣的醫療保養品牌(或稱藥妝)初始以歐洲進口為主,初入台灣市場時皆借重藥師專業形象而以藥局為據點,某一時期社區藥局曾是各大藥妝品牌的銷售重鎮,但當品牌日益壯大羽翼豐滿之後,他們便一一飛出藥局站上專櫃,時至今日,談到藥妝已不關乎社區藥局之事了。 藥師的終極價值仍要回歸到「藥」,藥妝的本質是「妝」,財團的本質是「通路商」,離開藥,再怎麼絢爛奪目的光景都會是煙花流火,終究不是藥師可以安身立命的恆久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