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感遇:承恩不在貌 教妾若為容 ◎文/台中記者劉宇琦  「宫怨詩」是中國文學上特殊的體裁形式,內容通常是描寫宮中妃嬪失寵時的哀怨心情,但更多時候卻是文人託寓懷才不遇、抱負未展時之一種「藉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的「悲士不遇」情緒抒發管道! 唐代杜荀鶴有一首標準的宮怨詩,詩題就叫《春宮怨》: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採芙蓉。 原意是描述有位妃嬪早年因為姣好的容貌入宮獲寵,一早起床原本應該先梳洗裝扮,但現在卻慵懶地呆坐鏡前,梳畫妝扮都提不起勁了。要知道,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是古代社會女子四德,容止失態是被視為失德的,就算是現代女性也不會讓自己形容邋遢的出門示人,更何況是因貌獲寵的宮中妃嬪,對她而言維持容貌幾乎是她生存的基本,現在如此反常的舉動顯然背後有隱情。 頷聯緊接著道出原委,原來君王恩幸的標準已經不再是容顏的美醜,取而代之的或許是巧言、或許是手段,若如此,我現在坐在這裡恪守婦德,費心去點唇、畫眉的意義又將何在?精心盛妝能換得君王一顧嗎?或者我也該隨俗說巧言、從眾學厚黑?無限的情緒在這裡翻滾。 頸聯將景深拉長,這時窗外鳥兒啼聲細碎,已是日頭高昇時候,和風吹來花影濃重。這樣的和風麗日從另一方面暗示青春的虛擲。 尾聯更將思緒宕開:以往在這美好的春光裏,我應是自由自在地和女伴們在越溪浣紗、歡樂地採着芙蓉的,此時此刻我那些沒有進宮的姊妹淘們應該還是無憂無慮的在做著相同的事吧?尾聯以往日的美好映照眼前的愁悵呼應了首句的「誤」字,凸顯「嬋娟」的荒謬無意義,更體現詩題之「怨」。 理論上藥師的價值在於其不可被取代的專業,換句話說,專業就是藥師的「貌」與「容」。但現今藥師行情日日高漲的狀況似乎與此無關,需才孔急的財團君王正是「承恩不在貌」! 如果是這樣,精進藥事專業的意義在哪裡?是否藥學教育的內容要調整刪減諸如臨床藥學、藥物治療學等課程,改開銷售技巧、商場經營、推銷話術等迎合市場的實用課程?這樣或許對那些即將步入財團王國的妾們來說,相對比較來得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