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2

113 / 3. 11~ 3. 17

特別報導

藥品價格調整4/1上路
黃金舜:正視國產學名藥發展困境

 

↑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於3月2日投書自由時報自由廣場《正視國產學名藥的發展困境》。

【本刊訊】健保署公布今年藥品價格調整結果,新藥價於4月1日上路,此次藥品價格調整主要有三類,分別是心臟血管藥品、神經系統藥品及全身性抗感染劑。健保署表示,省下來的藥費挹注於新藥、新科技,但藥界擔心,老藥恐退場,影響慢性病人用藥權益。


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於3月2日投書自由時報《正視國產學名藥的發展困境》一文,呼籲政府應盡快檢討DET(Drug Expenditure Target)制度,疫情過後,各國意識到醫藥品供應不僅涉及國人健康,更是高層級的國安問題,遂投入巨資整頓國內供應鏈。韓國5年投入50億韓元、美國花費26億美元、法國花費150億歐元、印度花費1,500億盧比、日本花費2,435億日圓強化本土製藥量能及開發高度倚賴進口藥物的生產技術。


反觀,台灣藥廠從GMP到cGMP的十年期間,投入幾百萬軟硬體設備提升品質,更在104年全數達到符合歐盟PIC/S GMP最高規格,在物價通膨、水電費不斷上漲與員工薪資調整下,國內製藥成本達到壓力迫點比比皆是;更艱困的是,連續十年間,DET制度下還年年砍藥價,表面上是降低健保給付醫院及藥局的藥費,實質上,甚至已達地板價藥品,醫院亦要求廠商同比例調降售價,以彌補減少的價差利潤,使藥品製造商雪上加霜。


分析現行制度對本土藥業發展的整體性衝擊,並盡速訂定行政院層級的國產學名藥發展政策目標,具體上,除了針對醫院及藥局使用學名藥訂定優惠措施、加強民眾教育以洗刷學名藥汙名外,也應將國產學名藥使用比率納為醫院評鑑項目,並從公立醫院開始要求擴展國產學名藥的採購品項數量與金額;建議政府,針對已過專利期且有學名藥的慢性病,若仍想使用原研藥,應收取另加藥品部分負擔,以兼顧使用者付費原則,強化國人使用國產藥的習慣。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