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藥師張鐳、項怡平
復原力(Resilience)又稱心理韌性,泛指人或物體具有彈性、韌性或抗壓性;以心理層面而言,在面對逆境、壓力時,能夠成功調適的歷程。過去在校園健康促進活動中,推動復原力教育以陶塑學童身心靈,養成不畏挑戰的性格。
現今這樣的概念延伸至商業管理、更擴及醫療工作場域,人員的能力除以學歷、技能評估之外,是否具備高抗壓性或正向的心理素質,是越來越被重視的一環。具有高度復原力的人,在面臨個人困境與接受挑戰時,能夠以正向、積極、樂觀的態度,運用內外在資源化解困境,並將其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因此復原力高的人,通常具備抗壓性強、有效溝通、自省能力、設立明確目標、在失敗中學習以及謙虛的人格特質。
許多醫療單位倡行職場復原力,培養從業人員的復原力,營造正向能量的工作氛圍、提供適性教育及關懷機制;有些單位會安排溝通能力、戶外活動、穴道按摩、攝影作品等多項軟性繼續教育課程;義大醫院藥劑部針對提升藥局人員的復原力,安排系列活動,如新進藥師保母輔導、設立紓壓塗鴉牆、心情溫度計及開放鼓勵人員表達心聲、增進溝通能力、舉辦部徽、部服徵稿以及舉辦年度員工旅遊等,藉由多項調適心情的軟性活動,提升人員對於單位的認同與歸屬感,內化自我調節的能力。一旦復原力的理念深化在工作的日常中,即可凝聚部門向心力,增加整體工作效能,在執行醫療照護工作時,就能將正向能量擴散給同事及病人。
(本文作者為義大醫院藥師)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