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3

111 / 8. 1 ~ 8. 7

 

談「儒醫」(一)

 

↑神明箋是神明降駕指示由乩童代筆的藥箋。(藥師謝皓丞提供)

◎文╱台中記者劉宇琦

 

每到大考放榜的季節,各醫學系總是高踞榜首,莘莘學子期待越過這道龍門能成龍成鳳!


不過,在中國古代醫師的地位並不高,韓愈《師說》:「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縱使如華陀這樣的名醫都還「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三國志》,《後漢書》也說他「為人性惡,難得意,且恥以醫見業。」華陀這樣享有令名的杏林泰斗都還貴士賤醫,其他醫者的境況也就不難想像了。這種觀念一直到日治初期,都還未見有多大改變。


1895年日人據台,1897年(明治30年)4月12日,為了培養本地醫療人員,臺北醫院院長山口秀高在後藤新平(時任臺灣衛生顧問)的建議下,開辦「台灣土人醫師養成所」,這是台灣官設近代醫學教育之開端。不過,當時臺人賤醫的觀念仍重,有資產、有學識的人並不願習醫。後來經過多方勸誘,才找到學漢學及藥房的子弟三十幾名,在半推半就下進到講習所,迄翌年4月,預備科畢業考結束,留下來的也僅僅五人。以醫為貴是日治之後,引進現代醫學教育,才使社會大眾對業醫者逐漸改觀的,迄今不過百年光景。


巫覡時代人們認為,疾病是因為神鬼作祟所引起,因此遇病就求神問卜、祭祀禱穰,神靈或者假借巫者之手,示下某物用以治病,所以原始時期是巫、醫不分的,要到後來「醫」才獨立成一門專業。但信巫的現象一直到現在都還不曾斷絕,有些廟宇還藏有藥籤,民間改運解厄、收驚喝符水的習俗也還普遍流傳。


《漢書藝文志》有〈方技略〉,方技是總稱醫卜星相各種技術。也就是說醫師是一種技術人員,在三教九流中排序居於士農工商之後,士人自然不屑為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向來是中國人奉持的信條,讀書人,境界高的自許「經世濟民、致君堯舜上」,境界低的「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總之,讀書致仕是唯一的出路,其他選項終究不是正途。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