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拜完畢,廟內右側廂房二樓為沈光文紀念廳,甫入室便可見出自許文龍之手的沈光文銅像,另有眾多書法作品,台灣賦、台灣輿圖考亦赫然其中。
↑筆者於紀念廳內發現一幅註有「黃岐驗方」的手書藥單,但經詢問廟方服務人員及總幹事魏素珍均無法說明是否為沈公手稿或是沈公遺留之驗方。
◎文╱台中記者劉宇琦
沈光文(西元 1612∼1688年),字文開,號斯庵,浙江鄞縣(寧波)人。生當明朝末年,當時明廷已是燈枯油盡、息若游絲。1644年清兵入關後,明朝政府僅剩幾個宗室血脈在東南一隅作螳臂抗車之拒,舟山失陷時,沈光文隨魯王避走廈門,欲轉泉州時卻因所乘坐的船隻遇到颱風,陰錯陽差的被漂流至臺灣。
據載沈光文來台時,台灣尚在荷據時期,1661年鄭成功才率軍在赤崁樓登陸驅走荷軍,許多明朝遺老也隨鄭入台,鄭成功得知沈光文也在台灣後,甚感欣慰曾予接見,並加禮遇厚賜田宅。
為避禍 行醫施藥濟世
可惜鄭成功年命不永,未幾即逝,他死後由兒子鄭經繼位。鄭經舉措與沈光文理念不同,沈乃為文譏諷,故遭鄭經嫉恨,遂加以迫害。為了避禍,沈光文逃至大崗山、羅漢門(傳為現今高雄市內門區)、目加溜灣(即今台南縣善化鎮)等地,其後出入先民部落目加溜灣社教授原民生徒,並行醫施藥濟世。
自古以來,文人通醫的現象普遍,沈光文亦是儒醫,頗通岐黃之術,在他的影響下,加以大批漢人先後來台,漢醫藥在台灣遂逐漸推廣發展,因此沈光文堪稱是「台灣漢醫藥學的播種者」。
此外,沈光文倡導全臺第一個詩社「東吟社」、他所寫的《臺灣輿圖考》為首篇研究台灣地理的文章。另留有著作《草木雜記》一卷、《流寓考》一卷、《台灣賦》一卷、《文開詩文集》三卷,1688 年沈光文病逝,葬於目加溜灣社善化里東堡(今善化火車站附近)。
「臺灣孔子」美譽
後人對沈光文評價極高,臺灣府諸羅縣知縣季麒光說:「從來臺灣無人也,斯菴來而始有人矣;臺灣無文也,斯菴來而始有文矣」。連橫《台灣通史》說:「臺灣三百年間,以文學鳴海上者,代不數睹。鄭氏之時,太僕寺卿沈光文始以詩鳴。」沈光文有「臺灣孔子」之美譽、台南一中的校歌有「思齊往哲,光文沈公」詞句。此外還有「海東文獻初祖」、「臺灣古典文學之祖」、「開臺文化祖師」、「臺灣漢學的開山始祖」、「台灣文教鼻祖」、「臺灣文化始祖」、「台灣文學之父」這些尊稱也都歸諸於他。
近年不論官方或民間對沈公事蹟行誼日漸重視。台南市善化區有光文里、光文路、斯菴橋、光文樓、沈光文紀念碑、沈公光文教學處遺址紀念碑、沈光文紀念廳、善化火車站廣場有沈光文紀念亭等。走訪善化,從台鐵善化站步出站門後首先可見以「開台先師、沈光文」字體為造型的涼亭地標,再由右側步行數百公尺可至位於鐵道旁的沈光文紀念碑,未至園區前遠遠即可見沈公大型公仔,園區肅穆安靜,立有牌樓及說明碑文,牌樓左鐘右鼓,前方有魚躍龍門石雕,腳踏龍頭則象徵「獨占鰲頭」。
善化慶安官刻有金身奉祀
此外,沈公因在台倡學有功,民間將他奉為神明,善化慶安宮刻有金身奉祀。善化慶安宮位於中山路鬧區,始建於1810年,現為市定古蹟,原為文昌廟,後來主祀媽祖,廟內的荷蘭古井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是荷蘭人治台時期的見證,古廟另保有許多文物,藻井斗栱、石獅剪黏、彩繪泥塑皆為可觀,後殿供奉五文昌「關聖帝君、魁斗星君、文昌帝君、純陽帝君、朱衣神君」加上「沈光文先師」便成全台獨有的「六文昌」,是眾多學子與應試民眾的參拜祈福之處,沈公神像為信眾左側之彩繪神尊,與五文昌殊異,一眼可識。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