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間 如何強化免疫力 ◎文/藥師黃鈴貴 面對新冠疫情,如何安然過關?一來要「避免接觸病毒」:戴口罩、勤洗手、噴酒精、保持社交距離、人潮多的地方少去;二來要「產生抗病毒的抗體」:打疫苗,打好打滿;三來是最重要的「避免感染病毒」: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什麼是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護機制,可處理自身損傷、老化、死亡、癌變的細胞;可加以識別且抵禦外來入侵的有害物(如細菌、病毒、有害物質等),讓自己更健康。 可增強免疫力的植化素 蔬果除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質外,還有數千種五顏六色(綠、橘黃、白、紅、藍紫)的天然化合物,它就是植物的免疫物質,稱為植化素(Phytochemicals)。不同的植化素有不同的功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老化、增強免疫力、抗菌抗病毒、抗癌等。 一、可增強免疫力的有效成分: 1. 類黃酮素(Flavonoids):花青素、兒茶素、檸檬黃素、白藜蘆醇、檞皮素等。 2. 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胡蘿蔔素、葉黄素、茄紅素等。 3. 酚酸類(Phenolic acid):綠原酸等。 4. 有機硫化物(Organosulfur compounds):艾喬恩、蒜素等(可抗菌、抗病毒)。 5. 其它:葉綠素、皂素等。 二、增強免疫力的五顏六色蔬果(其中尤以白色最為傑出): 1. 綠色:黃瓜、蘆筍、絲瓜、青葱、奇異果等。 2. 橘黃色:胡蘿蔔、地瓜、南瓜、芒果、橘子、木瓜、檸檬、鳳梨等。 3. 白色:洋葱、大蒜、白色花椰菜、白蘿蔔、山藥、苦瓜、牛蒡、白木耳、香蕉、梨子、桃子、杏仁等。 4. 紅色:番茄、草莓、蔓越莓等。 5. 藍紫色:紫甘藍、香菇、黑木耳、葡萄、藍莓、百香果、桑椹等。 可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 一、有效成份 1. 維他命類:綜合、A、B群、C、D等。 2. 植化素:蒜素、葉黄素、花青素等。 3. 益生菌類:乳桿菌屬、雙歧桿菌屬等。 4. 酵素:鳳梨、木瓜等。 5. Omega3脂肪酸:EPA、DHA。 二、市售產品簡介 1. 綜合維他命(成人每日攝取量約2000IU)、礦物質、葉酸、泛酸、生物素、葉黃素、茄紅素等。 2. Vit B群、Vit C、Vit E、葉黄素、葉酸、泛酸、生物素等。 3. Vit C 成人每日攝取量約100mg。 4. Vit D 成人每日攝取量約400IU(10μg)。 5. 鳳梨酵素十益生菌。 6. 含EPA、DHA各種比例的深海魚油。 可增強免疫力的中藥飲品 一、有效成份 1. 補氣:黃耆、白朮、人參、粉光參等。 2. 理氣:厚朴。 3. 解表:荊芥、防風、桂枝、桑葉、薄荷等。 4. 清熱化痰:栝樓實。 5. 清熱解毒:黃芩、黃連、魚腥草、北板藍根、金銀花、連翹等。 二、各種中藥飲品簡介 1. 免疫茶:固氣益表,以玉屏風散為基底,黃耆三錢、防風三錢、白朮三錢、生薑五片、紅棗五枚(揑破)。 製備:藥材置鍋中加入1200 cc的水,用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約15分鐘即可,濾出藥汁,當茶飲用。 處方來源:玉屏風散加減方。 適用時機:尚未接觸確診者。 2. 防疫茶 : 益氣護衛、固表防疫,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揑破)、甘草二錢。 製備:藥材置鍋中加入2000~3000 cc的水,用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約15分鐘即可,濾出藥汁,當茶飲用。 處方來源: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適用時機:有接觸確診者的疑慮。 至於清冠一號主要成分有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栝樓實、荊芥、薄荷、桑葉、厚朴、炙甘草及防風共十種中藥材,是確診後服用的,需醫師處方。 臨床心得 面對新冠疫情,如何避免感染病毒(或是萬一您確診了,如何避免轉為中、重症),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1. 正常的作息:規律的生活、心情放鬆、充足睡眠。 2. 營養均衡的飲食: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少油、少鹽、少糖的飲食習慣。 3. 三多:多運動、多喝水、多食富含各種植化素(有抗炎、抗氧化功能)的蔬果。 4. 三戒:少喝酒、戒煙、戒毒品。 5. 如您有慢性病:請依醫囑服藥。 6. 可服用正確適量的保健食品、中藥飲品(服用前,可先請教醫師、藥師),來補強自己體質不足之處。 參考資料: 1.吃對顏色才健康 楊新玲編著 活泉書坊 2. 國健署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248&pid=12285 3.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https://www.fda.gov.tw/TC/site.aspx?sid=1507&r=29282578 4. J. Dairy Sci. 98 :1593–1603 ; 2014 https://www.journalofdairyscience.org/article/S0022-0302(14)00884-4/fulltext 5.中藥資訊網 https://www.taiwan-pharma.org.tw/chm/plan154.html 6.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https://www.nricm.edu.tw/p/406-1000-6513,r51.php?Lang=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