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9

111 / 4. 25 ~ 5. 1

 

mRNA疫苗造成心肌炎 長期資料仍需確認

 

◎文╱藥師陳浩銘

 

新冠病毒的流行,造就了信使核糖核酸疫苗(mRNA vaccine)這樣的新技術得以初登舞台,粗估這樣的疫苗新技術已在全球有數十億劑的施打;台灣目前可取得的mRNA疫苗廠牌為莫德納(Moderna)及BNT(輝瑞),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施打兩劑後的保護力有符合預期的保護力。這種新技術在醫學科學史上,是第一次廣泛使用,雖然療效備受肯定,安全性資料在臨床試驗中也並未顯示出特別之處,但是在真實世界的廣泛施打後,卻發現備受討論的不良事件,即心肌炎(Myocarditis)與心包膜炎(Pericarditis)。


不正常的心肌或心臟周圍組織發炎,導致胸痛、壓迫感、呼吸短促、心悸等情況;根據不同研究的統計,施打mRNA疫苗造成的心肌炎/心包膜炎通報率約為十萬分之一至百萬分之一,是非常低的,雖然疫苗造成的心肌炎個案,多數會住院處置,慶幸僅有少數的症狀屬嚴重,而無法短時間內出院,甚至需要使用到體外維生系統。目前的研究顯示,會發生mRNA疫苗施打後產生心肌炎的狀況於青少年居多,且男生高於女生。我國亦有零星案例因mRNA疫苗而住院,甚至需要以葉克膜協助維生,目前尚未確立是否與特定基因或其他因素相關,雖然發生率很低,誰也不想成為那一個。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2022)發表一篇探究mRNA疫苗造成心肌炎的可能機轉。肌凝蛋白的重鏈(myocardial α-myosin heavy chain)與新冠病毒的棘蛋白有著相似的結構,因此直接給予mRNA可能誘發心肌炎的交叉反應(cross-reaction)。此外,睪固酮(testosterone)可抑制具抗發炎的免疫細胞及促使Th1細胞的反應,而動情素(oestrogen)則可抑制促發炎細胞(pro-inflammatory T cell)的反應,這也可能可以解釋性別造成的反應差異。


2022年一月發表於JAMA的研究,乃利用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搭配不正常的心臟檢驗結果(如組織病理學或影像學異常)進行接種mRNA疫苗後產生心肌炎之偵測,並且以各年齡層心肌炎之背景值作為參考,結果顯示(1)青少年之心肌炎發生率中,第二劑約為第一劑的10倍、(2)男性約為女性的10倍、(3)最高為背景值的10倍。又根據2021年十二月於JEJM發表的觀察性研究,顯示給予兩劑BNT疫苗的男性十六至十九歲族群為發生率最高族群,為13.73/10萬劑。


在前述JAMA(2022)發表的文獻中,對於所產生的心肌炎狀況而言,89%有胸痛或壓迫感,97.9%有心臟酵素troponin上升、71.7%心電圖異常(心臟超音波異常僅17.1%),在這些受心肌炎所擾而住院的病人中,有12.7%於出院後症狀並未完全緩解。


無論美國疾管署(US CDC)或是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對於mRNA疫苗,經效益風險評估後皆認為可以施打;然而,對於這種第一次使用於人類的技術平台,無法僅有臨床試驗這樣短期的安全性數據,我們仍需「更長期」的追蹤研究,以確認是否造成其他遲發性不良事件等安全性議題。國際已有多位專家認為,COVID疫苗可能需長期施打,或許類似流感疫苗,每一年或甚至每半年施打一次;雖然mRNA造成的急性心肌炎僅約十萬或百萬分之一,但這只是施打後一個月內左右的統計資料,對於長期(幾年後)所造成的影響仍屬未知。心肌發炎可能是無症狀的慢性疾病,少部分人恐因心肌炎造成擴張性心肌病變,若有疑似胸悶等不適,建議就醫確認,即早處理。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