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藥師吳政維
敘事醫學(Narrative Medicine),是個能帶領醫療人員學習關懷患者,乃至反思自我的醫療照護典範。透過敘事能力,詳細了解患者的身、心、社會狀態,並協助提出解決方案。
這次藥師門診個案,資料上看來是個人高馬大的多重用藥老伯伯,筆者習慣性地列出幾個特殊劑型藥品,準備面談時檢視個案的服藥順從度與用藥知識。卻不知,來的是個案體型嬌小的老婆婆。面談中,得知婆婆自己腰椎受傷,且沒有家人協助帶先生就診。而先生最近脾氣丕變,簡直像換了個人,照顧他這麼多年的辛苦,讓婆婆好幾次想了結兩人的生命,說著說著就在診間哭了。
本著對敘事醫學粗淺的認識,筆者試著結合老伯伯的用藥史與婆婆的說法,懷疑個案日夜不分、無故發脾氣、對婆婆丟擲東西等狀況,可能存在認知障礙。筆者試著安撫婆婆,她先生像是大人的身體住著小孩的心靈,不要與他有正面衝突,也再三衛教服藥的重要性,並將情況轉知主治醫師做進一步檢查與治療。婆婆聽完解釋,哭著感謝藥師並卸下她心中的大石,面對先生的心情在這一刻,從怨懟轉為憐惜,又有力量繼續照顧下去了。
婆婆當下釋懷的表情,再次提醒筆者不應有專業的傲慢,也凸顯敘事醫學的重要性。面對生老病死,醫療人員不僅需在高壓的工作中,持續要求知識、技藝的成長,還得面對病患與家屬的徬徨、驚恐等負面情緒,有人承受不了壓力而轉職,也有人逐漸麻木而失去初衷。如何在醫療專業與人文關懷中取得平衡,是值得思考的課題。
回頭檢視藥師的衛教業務,可能因時間壓力而無法察覺患者的生理與心理障礙,結果便是患者在無心聆聽或內心抗拒下,草草結束衛教。這樣的結果,常導致患者用藥不當而降低醫療效益、甚至抱怨。經年累月的惡性循環,藥師喪失了執業熱情、患者放棄了醫藥病合作,對立感悄然而生。
敘事醫學,讓我們有了更具體的工具與方法,要求自己觀察患者細微的情感反應,透過記錄、重組檢視患者的需求與困難,再經過反思檢討專業服務與人文關懷是否不足、定位自己、重拾熱情,相信是新進乃至資深藥師的重要課程。
(本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
藥師)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