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堂 中醫處方常用中藥-大棗(七) ◎文╱涂慶業 臨床運用 漢代醫家張仲景,在其所著《傷寒論》一書中,共計組方112首,祛邪治病,歷史悠久,至今被歷代醫家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多種疾病,其中應用大棗共39方,大棗、生薑配伍33方,大棗、甘草配伍39方。仲景方中大棗、甘草、當歸3藥同用者有當歸建中湯、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薯蕷丸5首方劑。以上諸方中當歸、甘草、大棗同用均有養血通脈合營之功。在仲景方中,大棗常與生薑合用以和營衛;常與人參、甘草相伍以補中養營;常與當歸、甘草相伍以養血通脈,治血虛寒凝等證。另據在899首含有大棗方中涉及中藥共1071味的研究中,其中與大棗相配伍的核心藥組主要是甘草-生薑、甘草-人參、當歸-甘草3組,與該3組藥組相關的方劑共747首,占方劑總數的83.09%,其中: a. 用於調和營衛:大棗與生薑合用者為416首,與甘草-生薑藥組配伍的方劑為296首。 b. 用於補中養營:大棗與甘草、人參相配伍的方劑有263首。 c. 用於養血通脈:大棗與當歸合用方261首,與當歸-甘草藥組合用者188首。10、11 混淆品 藥用的棗中有紅棗和黑棗之分。採摘後先烘至皮軟或開水燙至果肉略軟後曬乾即得「紅棗」;另外,於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摘,用開水稍燙至果肉略軟,在燻房中用濕柴草煙燻,邊燻邊焙至棗皮轉黑轉亮,棗肉半熟,乾燥適度時取出即為「大烏棗」或「黑棗」。兩者的功效不同,處方應用也有所區別。紅棗甘潤,性質較平和,能補脾和胃,緩解藥毒、和百藥,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便塘,中氣不足,體倦乏力,面虛萎黃,婦女臟躁症;黑棗則是助陰補血,入肝走腎,主治虛勞、善滋二便。 (待續) 參考資料 6. 郭盛、段金康、錢大瑋。棗屬植物化學成分研究進展。國際藥學研究雜誌。2013;12;40-6。 7.張采、李佳、張永清。大棗化學成分研究概況。中國現代中藥 2011;11;13-11。 8. 郭琳、苗明三。大棗現代研究分析。中醫學報。2014;4 ;4-29(191)。 9. 裘淼、熊中奎、呂夢宇。大棗多糖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中國現代醫生。2018;8;56-22。 10. 賁繼武、劉寶恒。大棗在《傷寒論》中的配伍應用。亞太傳統醫學。2013;4;9-4。 11. 葉亮、郭盛、段金廒。大棗在方劑中的配伍規律及應用特點。新中醫。2009:3;41-3。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科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