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腹瀉流行之預警 ◎文╱藥師張基元 秋冬之際,急性腸胃炎(acute gastroenteritis)確診比例隨之成長,又俗稱腸胃型感冒(stomach flu)。症狀為腹瀉、發燒、嘔吐、噁心、腹痛等,主要病因以感染病原菌為主,急性腹瀉是感染性腸胃炎的典型病狀。 疾管署監測數據指出,今年十月中0~6歲孩童急性腹瀉確診人次,比去年同一時段上升幅度達47%(共1,178就醫人次),其中以輪狀病毒感染為幼童急性腹瀉主要原因,病毒潛伏期約一至三天,感染後症狀維持約五至七天,傳染途徑為糞口傳染。 根據統計,自2001至2014年間,台灣各年齡層每年急性腸胃炎之總發生率以五歲以下孩童最高,其年發生率高於平均值3倍之多。此外,每周腹瀉就診統計資料,充分說明各年齡層急性腹瀉主要好發在11月至2月期間,在每年1~2月達到就診人次高峰(圖一)。其中,6歲以下孩童每周就診比例(7/每萬人口)比中壯年成人(19~64歲)高至3.29倍,7-12歲每周平均為2.78/每萬人口,18-64歲每周平均為2.77∕每萬人口,65歲以上每周平均為1.93/每萬人口。因此,各年齡層冬季期間需要避免可能的致病感染原,病原體包括:病毒(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再者,常見的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感染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在幼童細菌、病毒性腹瀉預防性衛教亦須加強宣導,務必勤洗手、注意食物衛生,飲食均衡攝取,維持自身最佳免疫力,才是對抗感染性病原菌最佳武器。 ↑圖一 歷年統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