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6

109 / 10. 19 ~ 10. 25

 

中藥學堂

動物類中藥—蜈蚣(4)

 

 

◎文╱楊宗穎

 

藥理作用(續)


3.抗血栓活性


研究指出蜈蚣纖溶酶(Scol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 fibrinolytic enzyme, SSFE)具有抗血栓作用,其作用機轉是防止血小板活化、抑制人類凝血因子以及透過溶血作用來溶解血栓。


4.鎮痛


蜈蚣性溫,能通絡止痛,針對疼痛較劇、疼痛遊走不定的風寒痺證療效較好。有實驗證明蜈蚣全蟲酒精抽提物具有止痛消腫的功效,利用95%酒精浸泡活蜈蚣,將抽提液直接塗於患處或沖洗傷口,可以治療黃蜂螫傷及毒蟲咬傷;如果是接觸到毛毛蟲引起的皮膚過敏,用抽提液塗擦患處也可解除過敏症狀。6、7、8


毒性與不良反應


1. 肝臟毒性


蜈蚣可通過脂質過氧化導致肝細胞化學性損傷,透過誘導細胞因子、發炎因子等對肝細胞產生免疫性損傷。臨床上服用蜈蚣中毒時可能出現急性黃疸及肝功能異常。


2. 腎臟毒性


蜈蚣的蛋白質要經過消化系統的水解轉變成藥效活性肽才能發揮作用,而不同個體或同一個體不同狀態下消化能力不同,特別是人若處於疾病狀態下,機體的消化功能可能較弱,對蛋白質消化不完全或消化緩慢,因此蜈蚣所含的諸多毒蛋白,特別是溶血蛋白和各種水解酶在此情況下可能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


3. 過敏反應


蜈蚣含有多種胜肽類物質,部分患者用藥後出現皮膚搔癢、皮疹等典型的由組織胺所引起的過敏反應,均在停止給藥後可恢復正常。4、8


臨床應用


臨床上,蜈蚣除了廣泛應用於關節病、偏頭痛、面癱和末梢神經炎等疾病的治療,近年來也有人用於乳腺增生、皮膚瘢痕、膽囊息肉以及一些感染性疾病,而且一般會配伍其他藥物使用。因其性善走竄,通達內外能力強,故在臨床應用中效果較為顯著。


蜈蚣雖然有確切療效,但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原則,從而揚長避短,更加發揮其防病治病的作用:


1. 合理配伍。利用其他藥物制約其偏性並發揮協同作用。

2. 根據患者體質的不同要個別處置,並注意用藥禁忌。

3. 合理運用炮製方法或者改變藥物劑型,控制藥物劑量。6


(待續)


參考資料


6. 秦晉之、閆智勇。蜈蚣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研究進展。河北農業科學20081001;12(10):164-166。
7. 王賢純。蜈蚣的藥用研究進展。動物學雜誌20020620;37(3):88-91。
8. 田莎、田飛雪、黃曉蒂等。蜈蚣藥理作用、臨床用量及毒性研究概況。湖南中醫雜誌201805;34(5):212-214。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科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