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8

109 / 8. 24 ~ 8. 30

 

中藥學堂

「取象比類~以皮治皮」的中藥材-白鮮皮(1)

 

 

◎文╱何永奕

 

前言


「取象比類」就是把自然界相關聯的事物,在思維過程中,找出它們之間的共通性來進行關聯類比、推演出其他未知事物的性質,這也是中醫藥學廣泛運用的推理及歸納法則。中醫用此來分析說明人體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進而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而中藥方面則是有中藥藥象理論的形成,藉由其形、色、氣味、所生之地、所成之時等自然特徵,探究藥物的功效。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曾提到「治胃以胃」、「以心歸心」、「以骨入骨」、「以皮治皮」,便是利用「取象比類」的思維,來闡述中藥藥用部位與人體病位的療效關係。例如「以皮治皮」,清代張秉成《成方便讀》:「皆用皮者,因病在皮,以皮行皮之意」。乃中醫視人體皮膚為五臟六腑之外候,外邪侵襲首當犯肺,肺在體合皮,皮膚毛竅受損,病位在皮。而皮類藥材自如人體皮表,亦為生物體的屏障,藥性則多具固衛肌表、祛風清熱之功效。以臨床常用根皮類藥材白鮮皮為例,其藥材性狀、特徵及用藥特點與臨床運用,分析如下。1-3


藥材特性


白鮮皮又名白蘚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鮮草,為芸香科白鮮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白鮮的根皮。該植物株高約30cm~1m,全株具有濃烈的特殊香氣。根為淡黃白色,肉質粗長,多側根。野生植物白鮮主要分佈於東北、內蒙古、華北等省區,朝鮮、蒙古、俄羅斯(遠東)也有分佈。生於丘陵土坡或平地灌木叢中或草地,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較耐寒,深根生,幼苗喜陰。古人可由其生長特點、外觀,借「取象比類」的思維去歸納、推衍出藥性或其他療效,如《本草思辨錄》提及白鮮之根具有羊膻氣,膻屬風,宜治在下之風矣。其根於四、五月花開之後,即虛惡無用,在未開花之前,其氣上注必力,且採於二月,風木司令,所以治頭風極合。治黃疸濕痺者,乃皮走肌肉之驗也。


(待續)


參考資料


1. 王嬌嬌、周榮易、高衛萍。中醫學的認知方法:取象比類法。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16;22-10;p1317-1318。
2. 張永清、王振國、滕佳林。中藥藥性影響因素研究。藥用部位與中藥藥性。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33-4;p269-271。
3. 趙文昌、宋麗軍。「藥象」理論在中藥學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體會。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探討。2018;36-23;p51。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科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