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南記者黃大晉
台南市藥師公會109年藥師節活動特別邀請專家學者參與「營造藥師友善執業環境」藥事論壇。會中,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藥品政策組召集人、也是國立成功大學藥學系暨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教授的高雅慧以「從醫改會接收到的民眾用藥問題看台灣的醫藥分業如何調整」為題,分享「醫改會也調查與用藥安全息息相關的人力與服務品質」,給與會藥師參考。
2011年醫改會公布血汗醫院評鑑結果:「機械手臂獎」藥師像發藥機器人,5分鐘不到就得包好藥並發給病人!台灣藥師的工作速度比日本藥師快2.5倍,顯然諮詢與說明的時間只好被犧牲!
2012年醫改會抽樣電訪70家健保藥局,販售處方藥的違法情況仍屬偏高!藥品分類的合宜與處方釋出的結構性問題,仍有待探討。
2015年醫改會請神秘客實地去藥局購買Ibuprofen、Diclofenac兩類消炎指示藥,結果發現,民眾可直接在架上拿取至櫃台結帳,過程並沒有藥師協助把關、提供諮詢,買回來的指示藥外盒,民眾讀完仍不知潛在風險。因此,醫改會認為,給民眾看得懂的藥品說明書,食藥署與藥廠應該要力求改進。
綜合以上,高雅慧提出醫改會的主張,認為整個醫療改革應有宏觀的思維,包括:
一、醫院治理修法:讓醫療回歸非營利本質。
二、健保支付改革:知識作價,論人或論質計酬,解決血汗人力。
三、單軌制醫藥分業:強化藥局監督管理。
四、自我照護:指示藥增加、包裝仿單改革。
在了解民間團體對用藥安全、藥師人力的關注與需求之後,高雅慧也說:「若要進一步推動醫藥分業,就必須自我評估,深切地想一想:藥師可以為民眾做什麼?」
她舉例說明,在「107年南臺灣社區藥局運用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輔助藥事照護計畫」中,短短的兩個月,54家南臺灣社區藥局協助了願意參加計畫的318位民眾。除了協助建構完整雲端藥歷,上傳自費藥品及ADR資訊外,並加強餘藥檢核, 探詢慢性病餘藥原因。其中約半數(165人)有健保就醫領取的餘藥,主要是糖尿病、腸胃及高血壓用藥。這些慢性病餘藥的主要原因為:經常忘記服用/使用(69%)、不願意服用/使用(61%)、未經醫師指示自行調整劑量(61%)。就其中不願意服用/使用的101位民眾再加以了解原因,則是因擔心會有副作用/觀念錯誤(40%)、自覺沒病/無症狀(36%)、自覺無效(31%)及曾發生副作用(21%)。這個計畫的結果不僅讓我們看到民眾的需求,也看到藥師在用藥安全與健保體制中的角色。
以醫改會歷年來所倡議的議題而言,與藥師專業職能相關的面向,大致可歸納為藥品取得、藥品品質、藥品資訊與用藥諮詢等。這些職能的發揮須同時改善外部環境與提昇內部專業能力:前者包括法規、給付與藥業,而後者乃是藥師對實證資訊、文獻查詢及專業能力的與時俱進。
換言之,藥師必須藉由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贏得民眾信賴,並透過團體力量建立政策論述的能力。因此,策略上如何厚植實力、以實證研究支持藥師的價值、與專業團體建立夥伴關係、爭取運作資源等,都是值得思考的作法。最重要的一點,自我評估與專業紀律則是建立信賴關係的基礎,也是一個專業團體持續發展的必要元素。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