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6

109 / 6. 1 ~ 6. 7

 

「營造藥師友善執業環境」藥事論壇專題報導3-1

從醫改會接收到的民眾用藥問題

看醫藥分業如何調整(上)

 

 

◎文╱台南記者黃大晉

 

台南市藥師公會於109年藥師節活動特別邀請專家學者參與「營造藥師友善執業環境」藥事論壇。會中,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藥品政策組召集人,也是國立成功大學藥學系暨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教授高雅慧,以「從醫改會接收到的民眾用藥問題看台灣的醫藥分業如何調整」為題,提出對台灣的醫療改革方向建議與藥師可以為民眾做什麼,給與會的所有藥師參考。


高雅慧舉出醫改會歷年來有關用藥安全的倡議,如下所示:


2001年10月21日成立時即推動藥品標示和藥品說明,並推動藥袋十六項標示的法案,直至2009年完成相關法規修正。


2007年,公布全國首份兒童用藥調查。發現近7成的家長不知道有專為小孩設計的兒童專用藥劑,且有高達6成2的家長擔心,小孩吃藥有藥量過重或不足的問題。


2009年,委託電話民調公司所做的全國原包裝給藥情形調查,結果如下:


(1) 僅有不到五成民眾領取外用藥,是有完整原廠包裝及說明書,其中診所原包裝給藥的比率最低,民眾常拿到分裝藥膏。

(2) 藥丸裝在小夾鏈塑膠袋內,沒有避光或防潮的錫箔包裝。

(3) 醫院給藥時,已先拆掉藥廠的原包裝外盒與說明書,無法了解有效期限與注意事項。

(4) 憑藥單到健保藥局拿藥時,因為沒有完整的包裝,擔心領的藥會和醫院領的不一樣。

(5) 民眾沒拿到原包裝藥品時,可能出現不少擔憂。

(6) 73.6%民眾認為,如果醫療院所給藥時能有完整原廠包裝與說明書,能有效幫忙解決許多用藥困擾及擔憂。


除了關注兒童的用藥情形,醫改會也扮演促進老人用藥守護神的監督角色。


2009年,分析全國八十四家公立醫院的處方情形,發現竟高達七十三家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比率不及格,讓許多領取固定用藥的老人得經常回診,許多大醫院淪為「領藥門診」,推估老人因此得多看了七十八萬次門診,多付了四億四千萬元費用。這還不包括健保多付出的診察費,老人整體的就醫次數與費用,當然降不下來。


醫改會2009年推估過,IC卡把關不靈光,光是「三高藥」重複,就讓健保浪費二十七億元藥費。


2013年,醫改會公布老人就醫五大辛酸(痛苦指數),也就是台灣老人家屬陪同就醫狀況調查的結果,其痛苦指數排名前三項為:1.重複用藥真藥命(擔心長輩吃太多種藥對身體不好)。2.耗時費力陪病難(需要特別找時間陪看病)。3.老人吃藥常搞錯(擔心長輩吃藥記不得、吃不對)。其他的困擾依序包括:多科看診困擾多(長輩看病多科,耗時費力)、自費項目霧煞煞(不曉得自費項目有沒有必要)、聽不懂醫師的說明和醫療建議、不知道該看哪一科或去哪家醫院…。


就老年人用藥多的問題而言,醫改會期待健保能建立嚴謹的控管機制,減少以藥補醫的誘因,並搭配家庭醫師與藥師的整合照護,才能改善老人就醫的痛苦指數。


2015年,醫改會發布醫學中心「門診肥胖指數」,在指數「慢箋開立比率」這項結果發現:依據健保署網站統計,醫學中心慢箋開立率的平均值為34.68%,低於此指標值有10家醫學中心。醫改會認為如果對於病情穩定且固定用藥的慢性病患開給慢箋,可減少單純為了拿藥的「領藥門診」人次,讓門診號次留給更多重症初診的病患,或減少不必要的門診量,達到讓醫院門診量瘦身的效果。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