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5

109 / 5. 25 ~ 5. 31

 

認識思覺失調症

 

 

◎文╱苗栗縣記者顏群芳

 

近期因一起判決案件引起社會廣大的討論,起因是一名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嫌犯,在去年殺死鐵路警察,而被判無罪,姑不評論其判決內容,只單純與大家探討這個精神疾病的相關資訊。


思覺失調症英文名稱為Schizophrenia,來自希臘文schizein(撕裂)和 phren(心智),原本被翻譯成「精神分裂症」,後來在2014 年更名為「思覺失調症」,以去除汙名化此類患者的形象,並且更能貼切形容此疾病會造成患者思考與知覺功能失調,而「失調」更意味著此類病人有恢復的可能性,所以好好治療,他們也能像一般人一樣正常工作生活。


思覺失調症屬於一種慢性疾病,這類患者常會產生幻覺、妄想、多疑、思考障礙、行為混亂等表徵,有些則出現面無表情、缺乏言談等的異常狀況,也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做事情會變得無法專心、記憶力降低、失去解決問題能力,也會伴隨著一些情緒狀況,像是合併有憂鬱、焦慮等情緒,或者個性變得較為衝動。


此疾病通常好發在18-25歲之間,且有家族史者,或是曾濫用藥物、毒品,而體內多巴胺濃度過高也會誘發此疾病,另外在家庭成長過程當中,曾經歷嚴重問題的人,例如父母離婚、過度情緒化的教育方式,也都會增加此疾病的發生率。


在疾病治療方面,可服用精神科藥物來緩解症狀,其藥物又可分成兩類,分別是第一代典型藥物和第二代非典型藥物。第一代典型藥物,又稱為傳統型藥物,包括有Chlopromazine、Flupentixol、Fluphenazine、Haloperidol、Sulpiride,藥物作用機轉主要是抑制多巴胺D2的受體,所以會產生錐體外症候群(Extrapyramidal symptoms,EPS)的不良反應,也會產生僵硬、靜坐不能等動作方面的副作用、提高泌乳激素,所以許多患者無法忍受其副作用,而選擇停藥,好在後來又研發出新型第二代非典型藥物,像是Amisulpride、Aripiprazole、Clozapine、Lurasidone、Olanzapine、Paliperidone、Quetiapine、Risperidone、Ziprasidone,這些藥一樣會作用在D2受體,還會抑制血清素5-HT2A 受體的表現,其優點是跟第一代典型藥物相比,比較不會產生EPS的反應,減少動作僵硬等不適感,但會出現高血糖、高血脂、體重增加的不良反應,反而需留意這些代謝症候群,所以記得要謹慎控制飲食、多運動,保持良好體態。


除了使用口服藥物來控制病情之外,考量到這些患者服藥順從性都很差,所以可選擇針劑來使用,因這些針劑都經過特殊處理,不管是透過depot特殊設計、微晶技術、結合鹽基等方式,都能幫助調整藥品釋放速度,還能延長作用時間,有的藥物是兩個禮拜施打一次,還有一個月打一次,最久可間隔三個月打一針,這樣可大幅提升患者使用藥物的順從性,避免他們不吃藥或忘記服藥的問題,一旦控制好疾病,也能降低患者再住院的比率。


其實思覺失調症就如同三高疾病一樣,都是屬於慢性疾病,所以按時吃藥,就能好好控制疾病,也不需將這些病人給標籤化,只不過有時因為產生服藥之後的不良反應,或是病情的影響,讓患者無法乖乖吃藥,就可選擇長效針劑來施打,避免病情控制不佳,而產生不必要的困擾。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