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4

109 / 5. 18 ~ 5. 24

 

疫苗與免疫反應 都可分成兩大類

 

 

◎文╱苗栗縣記者顏群芳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下一階段的重點目標就是要找尋可對抗病毒的藥品、研發安全有效的疫苗,以及能快速篩檢且準確度高的檢測試劑。以下針對疫苗部分,介紹其相關的作用原理與分類。


在介紹疫苗之前,首先需了解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模式,當外來的病原體,首次進入人體內,會遇到先天免疫系統中的抗原呈現細胞,像是巨噬細胞、樹突細胞。這些細胞會吞噬掉病原體,然後再分解這些病原體,之後將部分抗原片段表現在細胞表面,並轉移至淋巴結,進而活化適應性免疫系統的T淋巴細胞或B淋巴細胞,藉此產生具抗原特異性的細胞性免疫反應或體液免疫反應,且會產生免疫記憶作用。當下次再有相同的病原體侵入體內時,就能讓人體再次產生免疫反應,且會比之前來得快又強。


疫苗接種的原理就是利用此免疫反應,將片段或完整的病原體,製作成疫苗,施打進人體之內,來誘發可消滅病原體的特異性免疫反應,並產生免疫記憶,讓人體免疫系統能辨識細菌、病毒這些外來物質,將它們給消滅,不讓人體產生疾病。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Edward Jenner博士在1796年發明的,他從一位擠牛乳少女身上得到的靈感,提出用牛痘疫苗預防天花感染,之後陸陸續續有許多疫苗開始施打在人體身上,而依照藥劑內所含有的病原菌或病毒活性,大致上可區分為不活化疫苗、活性減毒疫苗兩大類。


不活化疫苗,是透過熱或化學藥劑,來破壞微生物結構或把它殺死,裡面只含有死亡的病原菌或病毒,因此不會造成人體感染,而因部分結構仍完整,仍可激發人體免疫反應,而達到免疫治療的目的,不過其免疫效果一般較低,維持時間也較短,所以相對總接種次數也會比較多,才能維持其保護力。常見的疫苗品項則有A肝疫苗、B肝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子宮頸癌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白喉破傷風性百日咳混合疫苗。


另一種活性減毒疫苗,是將病原菌或病毒做減毒處理,降低其致病力,雖然對人體還是具有感染性,但會較輕微,而好處是可提供完整的抗原,所以產生的免疫效果會比較好,持續時間也較長久。卡介苗、水痘疫苗、輪狀病毒疫苗、日本腦炎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都是屬於這一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人體免疫反應還可分成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主動免疫指的是自己體內能夠自己產生相關抗體,來對付外來病菌,例如施打疫苗之後,人會產生抗體,這就屬於從人工獲得的主動免疫反應;而像是那些確診新冠肺炎的個案,若痊癒之後,體內也會有抗體產生,就歸屬於自然獲得的主動免疫。至於被動免疫則是必須從外界來獲得相關防護,像是川崎病患者所施打的免疫球蛋白,為人工獲得的被動免疫;另外寶寶從母體中的胎盤或乳汁,也能獲得免疫力,這被歸屬於被動免疫且為自然途徑。只不過保護力會從出生之後漸漸減弱,所以之後才需要接種多項疫苗,來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疫苗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產生,降低病菌傳播風險,不過個人衛生防護觀念也很重要,在新冠肺炎疫苗尚未問世之前,藥師還是要建議民眾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才能過著健康的生活。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