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7

109 / 3. 30 ~ 4. 5

 

憂鬱症的診斷與治療

 

 

◎文╱苗栗縣記者顏群芳

 

之前因為藝人吳宗憲在節目中指出,憂鬱症是因為「不知足」,而引起廣泛討論,這次我們將焦點放在介紹憂鬱症會出現的相關症狀與治療藥物。


首先要了解,憂鬱症本身就是一種疾病,就像感冒一樣,當你感冒了,你會去就醫,會去社區藥局尋求非處方用藥來自我藥療,而有憂鬱症的人也是一樣,它又被稱為心靈的感冒,當個案遇到生理、人格、社會或壓力等因素時,就會陷入鬱悶情緒,伴隨著相關身心症狀與負面思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平均每100人就有3人罹患憂鬱症,男性一生中發生憂鬱症機率是5%至12%,女性則是10%至20%,而以國內健保署的資料來看,107年因為憂鬱症而去就醫者,就有40萬1,059人,其中男女比例大約1比2,也是以女性比例較高。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的診斷標準,需符合九個症狀的其中五項,且持續超過兩週,大部分的時間皆是如此,就會被診斷為憂鬱症,而這九個症狀包括:


1. 憂鬱情緒:快樂不起來、煩躁、鬱悶。
2. 興趣與喜樂減少:提不起興趣。
3. 體重下降(或增加):食慾下降 (或增加)。
4. 失眠(或嗜睡):難入睡或整天想睡。
5. 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思考動作變緩慢。
6. 疲累失去活力:整天想躺床、體力變差。
7. 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覺得活著沒意思、自責難過,都是負面的想法。
8. 無法專注、無法決斷:腦筋變鈍、矛盾猶豫、無法專心。
9. 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


憂鬱症的治療方式可分為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電痙攣療法、照光治療等療法,藥物治療的原理是基於神經細胞間會以突觸的形式相互連結構成神經網,並透過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的釋放,來傳導訊息,但如果這些物質的濃度太低時,可能就會誘發憂鬱症,所以藥物的作用是要增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在突觸間的濃度,以緩解憂鬱症的症狀。


藥物大概可分為第一代與第二代抗憂鬱劑,第一代包括TCA(doxepin、imipramine)、MAOI(moclobemide),第二代則有SSRI(escitalopram、fluoxetine、paroxetine、sertraline)、SNRI(duloxetine、venlafaxine)、DNRI(bupropion),其它還有agomelatine、mirtazapine、trazodone等不同結構的藥品,而根據107年健保署資料顯示,全年度給付抗憂鬱劑的藥費共有13.42億元,其中SSRI占了38.2%,第二名則是SNRI,占了30.7%,至於第一代的TCA僅占1.1%。


在使用這些藥物時,需留意副作用的產生,像是TCA有抗膽鹼作用,會有便祕、口乾舌燥之感,而SSRI和SNRI會降低性慾,影響性功能,當在治療期間發生疑似藥物副作用時,請告知醫師,由醫師來調整後續治療方針,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藥品服用之後不是馬上見效,需經治療二至四週之後,才能發揮效果,有時還是得搭配相關心理療法,與家人朋友的支持,相輔相成,才能早日幫助患者脫離負面情緒的泥沼當中。


憂鬱症已經繼癌症、愛滋病之後,成為世紀三大疾病之一,絕非不知足即可簡單帶過此病因,惟有探索其真正病因,並給予適當療法,方能重拾健康的身心靈狀態。


英文縮寫:


TCA: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MAOI:單胺氧化酵素抑制酶(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
SSRI: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NRI: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劑 (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DNRI: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 (dopam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