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聯會記者李彩蓮
近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狂燒,讓滯留武漢血友病病童一度瀕臨斷藥,血友病對民眾而言很陌生,常有人問血友病是白血病嗎? 每年的4日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統計全球共有35 萬名血友病友,在台灣,則有約1000 人受血友病帶來的出血和關節受損疼痛所苦。雖然血友病目前有基因治療方法,但仍無法完全治癒。《藥師週刊》第2007期刊登2016年國內藥品銷售金額排名前二十名,血友病治療藥科基Kogenate FS占第十六名,諾和第七因子注射劑Lantus占第二十名,反映出凝血因子製劑單價昂貴。
關節出血在血友病患者中是很常見的,最常出血的是膝關節、肘關節和踝關節。血液淤積到患者的關節腔後,會使關節活動受限,使其功能暫時喪失,例如膝關節出血後患者常常不能正常站立行走。淤積到關節腔中的血液常常需要數週時間才能逐漸被吸收,從而逐漸恢復功能,但如果關節反覆出血則可導致滑膜炎和關節炎,造成關節畸形,使關節的功能很難回復正常,因此很多血友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殘疾。
A型和B型血友病均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女性一般不發病,但可以攜帶致病基因。攜帶致病基因的女性與正常男性的後代中,男性有50%的概率發病,女性有50%的概率攜帶致病基因。患病男性與正常女性的後代中,男性全部正常,女性全部攜帶致病基因。因此,這兩種血友病表現可能為隔代遺傳。但患病男性與攜帶致病基因女性的後代,有可能為患病女性。
傳統的血友病治療觀念是需求性治療(On Demand Therapy),也就是有出血或疼痛時才注射所缺乏的凝血因子製品;然而嚴重和部分中度患者最大的風險是不只受傷會出血,還會自發性出血,較常出現自發性出血的部位包括肌肉關節還有腸胃、腦部等。血友病的最新治療重點,就在於減少出血機會, 治療觀念也延伸到預防性治療(Prophylaxis Therapy),也就是定期施打凝血因子以提高體內的凝血因子濃度,由嚴重血友病轉變成中等度或輕度血友病,從而避免長期頻繁出血造成關節病變。1995年全民健保開始,將血友病列入重大傷病,由健保全額負擔醫療費用。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