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婉婷
前言
中藥「巴戟天」之名,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是重要的補腎壯陽中藥,亦是中國著名的四大南藥之一。自古以來有「與肉同煲」的食用習慣,為藥食兩用植物。然而由於巴戟天歷代來源不一,基原植物的品種和產地差異很大。清末以前本草記載的巴戟天涉及基原植物有6科10屬12種,現今所用的品種為清末發展出的新品種,在分類系統上屬親緣關係相近的種類,現代的藥用巴戟天因其助陽作用明顯,目前已成為市售的主流品種。由於歷代本草記載與現代使用品種不同,因此極易發生混淆誤用的情況,中藥市場上常見的誤用品有虎刺及羊角藤等,考察分析如下:
巴戟天又名三蔓草、雞腸風、雞眼藤、三角藤等,為茜草科植物巴戟Morinda officinalis F.C. How.的根。原植物為藤狀灌木,根肉質肥厚,圓柱形,不規則斷續膨大,呈念珠狀。飲片性狀則為扁圓形小段或呈不規則粒狀,切面皮部紫色或淡紫色,周邊灰黃色,質堅肉厚,味甘,微澀。以身乾,根條肥壯,串珠狀,皮部厚,色紫,細潤,木部小者為佳。其主要產地為廣東、廣西、福建,且以廣東產為地道藥材。1、2、3、4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