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8

108 / 6. 10 ~ 6. 16

 

中藥學堂

從傷寒論中看方劑的劑型、煎煮與服用方法(2)

 

 

◎文╱涂慶業

 

方劑劑型(續)


3.湯劑:共載方99首。依湯劑的提取溶媒可分為:


a. 以清酒作溶媒:如炙甘草湯;原文:「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

b.以苦酒(即醋)為溶媒:如苦酒湯方;原文:「半夏,雞子(去黃)二味,內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

c.以一般水為溶媒:如四逆湯;原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

d. 以甘瀾水為溶媒: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原文:「右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甘瀾水法:取水二升,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e. 以清漿水作溶媒:如枳實梔子豉湯;原文:「右三味,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內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溫分再服」。(又名酸漿水是米團用清水浸泡7日以上至其味變酸水面起白花即成)

f. 以潦水(雨水所聚)為溶媒:如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原文:「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

g. 以麻沸湯(又稱百沸湯即開水)作溶媒:如大黃黃連瀉心湯;原文:「右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5、6、7


藥物煎煮法


1. 先煎


某些藥物先於其他藥物進行煎煮,煎煮一段時間後再放入其他藥物共同煎煮的方法,稱為先煎。如《傷寒論》中麻黃、葛根、茯苓、蜀漆、大黃、括蔞、大棗和茵陳等在某些方劑中要求先煎。如大陷胸湯;原文:「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減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兩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


2. 後煎


某藥物在其他藥物煎煮一定時間後再加入共煎的方法叫後煎,也稱為後下。如《傷寒論》中後煎的藥味有豆豉、大黃、桂枝、粳米等。後下又分為:


a. 先煎某些藥物去渣,再用藥液去煎另外後下的藥物,如小陷胸湯;原文: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

b. 先煎某些藥物到一定時間,再下另外後下的藥物,如葛根湯;原文:「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待續)


參考資料


5.林輝鎮。傷寒論新解。益群書店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元月初版。
6.杜茂波 劉淑藝。《傷寒論》製劑工藝初探。中醫雜誌。2015;12;56-24。
7. 許穎富 《傷寒論》湯劑溶媒探討。中醫研究。2006年7月 第19卷 第7期。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科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