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移植週」移植專家攜手邁進 ◎文╱高雄記者毛志民 「亞洲移植週」(Asian Transplantation Week 2018)於2018年11月8日至11月10日在韓國釜山的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會議的主題是「亞洲移植專家攜手邁進」(One Step Forward, Collaboration among Asian Transplant Experts),吸引亞洲各國專家齊聚一堂。連續三天的議程安排廣含基礎與臨床兩大主軸的研究進展,諸如移植免疫學、移植科學轉譯、身故者器捐移植的挑戰、術前捐贈者和接受者評估、術後照護等專題演講;加上各式研究主題的壁報、口頭論文及影片展示,讓與會者掌握亞洲移植醫學最新研究趨勢,獲益良多。 器官得之不易,從捐贈器官如何分配給最適合或最值得移植的患者就是一個高難度的倫理議題,公平和效益更是讓我們思辨。公平包括了水平公平,即平等需求的平等待遇,和垂直公平,即表現最差臨床條件的患者的優先次序。橫向公平呈現不同疾病的受試者群體(例如,等候換肝者罹患癌症與否)應該具有相同的優先權。縱向公平對應於「最嚴重者第一」的緊迫性原則,反觀效益則顯得功利主義。因此,試想以「最嚴重的第一個」同意優先處理具有最差倖存者的案件,或基於效益概念的分配過程同意挽救最多的生命年,兩者便存在著糾結。 從會議定點播放的肝臟移植全記錄影片中,可以感受到在整個器官勸募及移植過程裡,全天候24小時隨時待命的器官捐贈移植協調師,是貫穿整個移植流程的第一線人員,醫師和護理師在其中的角色更是不可或缺;若呼應此次大會主題「亞洲移植專家間的合作邁進」,尤其是移植病人在移植後初期需使用多種藥物,且大多免疫抑制劑需長期服用;移植病人須明白並正確服用藥品,按時回診領藥,絕對不可缺藥或任意停藥,醫療人員更需要合作簡化藥物組合好讓病人配合服藥。此外,移植病人常同時有其他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等,需要併用藥物治療,而衍生出藥物交互作用之可能性,養成移植病人長期良好的用藥習慣,是提升移植器官及病人的存活率和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 長庚藥師江俐慧等人曾針對肝臟移植住院病人,透過平板電腦執行免疫抑制劑 (如Tacrolimus、Mycophenolate)的用藥教育。病人先填答「肝臟移植用藥知識測驗」,包括免疫抑制劑外觀、效用、每次需服用的顆數、頻次及時間。藥師就病人問卷答錯的部分加強用藥指導。分析病人最不明瞭的問題,主要是免疫抑制劑相關副作用、藥物併服的影響和藥物儲存方式,這些都是藥師指導移植病人時需要特別強化的。 近年頗夯的免疫療法PD-1及CTLA-4新藥在器官移植方面的應用讓我們印象深刻,由於淋巴細胞的活化受到刺激和抑制性共受體的嚴格控制,日本研究者Taku Okazaki發現PD-1與另一種抑制性共受體LAG-3在自體免疫調節中起作用,認為PD-1和LAG-3在調節自體免疫、抗癌免疫和移植排斥中有其角色,此選擇性的操縱可以為免疫療法帶來新氣象。 印象中對腎移植發表的基因組學研究很少,美國研究者Ajay Israni以數據呈現單核?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結合如Tacrolimus最低血中濃度、急性排斥反應、慢性移植器官功能障礙及同種異體移植失敗等異體移植臨床危險因素進行研究,結果將提高與同種異體移植器官功能相關的遺傳因素的知識,藉此可以提出適合的新預防和治療方法。 最佳論文是Jong Man Kim 等人利用韓國器官移植登記(Korean Organ Transplantation Registry,KOTRY)資料庫研究移植後新發糖尿病(New-onset Diabetes after Transplantation,NODAT)的發生率和風險因子,結論是Basiliximab誘導,早期類固醇戒斷以及Mycophenolate Mofetil或Mycophenolate Sodium等使用顯示在成人肝移植後有預防NODAT的潛在可能。 適逢台灣器官移植史50周年,藥品、手術及3D列印器官等研發日新月異,藥師與醫療人員合作在移植病人照護益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