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涂慶業
前言
鹿茸是鹿科動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馬鹿C.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頭上未骨化而密生茸毛的幼角,已骨化的角稱鹿角,鹿角經煎熬製成的膠塊為鹿角膠。《神農本草經》列鹿茸、鹿角為中品,鹿角膠為上品,謂:鹿茸「味甘,性溫。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志,生齒不老。」;鹿角「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鹿角膠「主傷中勞絕,腰痛贏瘦,補中益氣,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是記述鹿茸、鹿角和鹿角膠功效最早的本草書籍,在歷代的中醫藥學典籍一直作為珍貴藥材而沿用至今。古代醫家認為鹿之精氣全在於角,而茸為角之嫩芽,精氣全而未發洩,故補陽益血之力最盛,是與人參齊名的珍貴藥材;據《中藥大辭典》記載:鹿茸味甘、鹹,性溫,入肝、腎二經,具有壯腎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托瘡毒之功效,可用於腎陽虛衰、精虧血虛、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虛勞贏瘦腰背酸痛、筋骨痿軟,小兒五遲,女子崩漏帶下…等。1
鹿茸分類
甲、按鹿茸動物基源分類
(一)花鹿茸(梅花鹿):主產于中國吉林、遼寧、河北等地梅花鹿採收的鹿茸,亦稱黃毛茸,品質最優。
(二)東馬鹿茸(馬鹿):主產中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馬鹿採收的鹿茸,亦稱青毛茸,品質較優。
(三)西馬鹿茸(馬鹿):中國四川、雲南、青海、新疆等地馬鹿所產的鹿茸,品質較次。
乙、按茸體分枝形狀分類
(一) 梅花鹿茸:具有1個分枝的稱為「二杠茸」,品質較好;具有兩個分枝的稱為「三杈茸」, 顏色較深,質地較老。
(二) 馬鹿茸:具有1個側枝的稱為「單門」;具有2個側枝的稱為「蓮花」,3個側枝的稱為「三杈茸」,4個側枝的稱為「四杈茸」。
丙、按採收方法分類
(一) 鋸茸:多呈圓柱狀分枝,枝頂鈍圓,大挺長14~30cm,多具1~3個側枝,側枝長9~18cm,有緻密蜂窩狀細孔,茸皮棕黃至灰褐色,布有細茸毛;二杠茸每年可採收2次,因此又有「頭茬茸」和「二茬茸」之分。
(二) 砍茸:為連頭骨之茸,外形與鋸茸相同,但茸角與腦骨相連處呈環狀膨大,表面粗糙或具突起的小疙瘩,腦骨前端多平齊,後端有一對弧形骨分列兩旁。
(待續)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科藥師)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