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2

107 / 4. 23 ~ 4. 29

 

病人用藥教育

你了解減重藥品嗎?(1)

 

 

◎文╱鄭如君

 

前言


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姑且不論外觀美醜,對於健康有極大的負面影響。未經治療的肥胖症,為心臟病、糖尿病、肝臟疾病及某些類型癌症等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肥胖儼然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大健康議題之一。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指出,若不積極治療或預防肥胖,全球的過重及肥胖人口數將由2014年的20億人口,增加至2025年的27億人口,更訂定每年的10月11日為世界肥胖日,呼籲各國政府積極推動肥胖防治。國健署2016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國內體重過重(BMI≧24 kg/m2)人口達全國人口的43%,成年男性過重與肥胖人口近半(49.99%),成年女性也有三成,顯然減重不該只是愛美女性的專利。


肥胖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s, BMI)來衡量肥胖程度,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根據衛生福利部的定義,BMI在18.5∼24 kg/m2是健康體位,24∼27 kg/m2為過重,>27 kg/m2則屬於肥胖的範圍,而27≦BMI<30 kg/m2屬於輕度肥胖,30≦BMI<35 kg/m2為中度肥胖,BMI≧35 kg/m2為重度肥胖。


治療目標與療效評估


對於體重過重者,除了飲食、運動與生活習慣的調整,藥物治療可能有所助益,但由於停用減重藥物後可能復胖,藥物治療在減重的角色仍舊存疑,需要謹慎評估利益與風險以確認藥品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任何減重治療的目標,都希望能降低體重、改善整體健康,並將副作用最小化。藥物治療適用於BMI在27~ 29.9 kg/m2伴隨其他共病症或BMI≧30 kg/m2,在積極的生活型態改變下3~6個月內仍無法達到降低總體重5%的目標者。


統合分析研究顯示,藥物與安慰劑相比可以有效降低體重,然而這些試驗追蹤時間短,異質性(heterogeneity)過高,耗損性偏差(attrition bias)大,缺乏重要的臨床結果(如:心血管的相關結果),也少有個別藥品直接比較的臨床試驗,無法得知當一種藥物治療無效時,另一種是否有效。一旦決定接受藥物治療,建議選擇最少副作用的藥物,單一療法則優於合併療法。


(待續)


參考資料


1. Khera R, Murad MH, Chandar AK, et al. Association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for obesity with weight loss and adverse ev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2016; 315:2424
2. Greenway FL, Fujioka K, et al. Effect of naltrexone plus bupropion on weight los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 (COR-I):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2010 Aug 21;376(9741):595-605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