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藥師王奕山
腸道微生物透過腸腦軸影響身體各處,研究指出透過腸菌叢可以治病、減重,目前僅在試驗階段,並非是正式醫療,也無明確法規。國衛院董事長林奏延2月24日於台大集思會館舉辦「2018微菌移植FMT(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共識會議」,邀請衛福部、感染症與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與各界先進討論微菌移植的臨床案例、未來世界發展趨勢與國內相關法規解釋,此類研究被視為世紀生物醫學的十大突破之一。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若將FMT視為新醫療技術(擬命名為糞菌叢植入術)應用於頑抗型困難梭狀桿菌感染治療後線選擇(refractory/recurrent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rCDI),目前實證文獻有高達94%的治癒率,醫界若達共識,將擬4月納入特管辦法,並建置個案登錄追蹤平台於下半年公告實施。 但若FMT有結合藥物、醫材或符合大量製造原則,朝商品化的可能,則列入新藥申請辦法。其餘非rCDI的適應症,如癌症免疫療法、風濕免疫疾病、憂鬱症、癲癇、糖尿病、關節炎、氣喘、巴金森氏症等非腸道疾病,因缺乏臨床實證則屬人體試驗研究規範。
台灣微菌聯盟會長吳俊穎更強調捐贈者的健康糞便應規範傳染病篩檢項目,但考量某些疾病可能有空窗期及治療的時效性,未來應建置糞便庫,提供高品質的健康糞便。微菌研究是世界醫學研究新領域,希望藉由此次的共識會,消除研究阻礙規定,促進人才整合推動,讓台灣微菌研究與糞菌叢植入術和世界接軌,繼續在國際的舞台上發光發熱。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