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

114 / 5. 19~ 5. 25

學習

急性肝衰竭
靜脈營養治療與監測(上)

 





◎文/藥師方志文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是一種由肝細胞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引發的多器官衰竭。其特點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的嚴重紊亂。病人可能出現血糖生成減弱、乳酸清除能力降低,以及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伴隨血氨水平升高。超急性ALF病人由於病程進展快,營養治療能介入的地方不多,但對於急性或亞急性ALF病人,給予營養治療是必須的。


營養與代謝特徵


1.血氨升高與腦病風險:血氨濃度顯著升高,可能導致腦水腫和顱內壓升高,特別是在超急性病例中。
2.低血糖風險:肝糖原耗竭和肝糖新生能力下降導致低血糖,需密切監測和及時補充葡萄糖。
3.營養失調的預後影響:肥胖病人的移植或死亡風險增加,術後死亡率更高。


營養治療策略


營養治療在急性肝衰竭病人的管理中具有關鍵作用。根據病人的病情和攝食能力,選擇合適的營養支持策略尤為重要。


1. 口服營養與口服營養補充劑(ONS)


•輕度肝性腦病病人:當吞嚥和咳嗽反射正常時,可通過口服途徑提供營養,並在必要時輔以ONS。
•高血氨與腦水腫風險:在高血氨濃度(>150 μmol/L)且存在腦水腫風險的病人中,可暫時延遲24-48小時的蛋白質支持,直至血氨水平受控。


2. 腸內營養


•使用時機:當病人無法通過口服攝取足夠營養時,應及早啟動腸內營養。
•營養配方:目前缺乏針對ALF的特定疾病配方數據,建議使用標準配方。


(待續)



資料來源:


1.Bischoff SC, Bernal W, Dasarathy S, et al. ESPEN practical guideline: Clinical nutrition in liver disease. Clin Nutr. 2020;39(12):3533-3562. doi:10.1016/j.clnu.2020.09.001




(本文作者為國軍左營總醫院臨床藥劑科臨床藥學組長/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碩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