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堂 動物類生藥:斑蝥(二) ◎文/藥師林大楨 在《第8版日本藥局方》曾經收載豆斑蝥(Epicauta gorhami Marseul)的乾燥蟲體,稱為Cantharis,含有cantharidin的2%。豆斑蝥因會吃食大豆、茄子、大白菜等的葉部,成為食害,近年來因為殺蟲劑的發達,斑蝥的數量減少很多,同時因為當作刺激性起泡劑,其毒性太強,當作藥的用途亦少,因此本品《第9版日本藥局方》已經刪除了。6 《第8版日本藥局方》將南方大斑蝥和黃黑小斑蝥兩者,都規定是為Cantharis的基源。6難波恒雄教授認為: ①南方大斑蝥的幼蟲期是到6齡為止,在5齡幼蟲做出越冬。成蟲在4、5月開始加害農作物,到7~9月最盛期。會吃食大豆、落花生、棉花、茄子、胡麻、瓜類的葉子或花。成蟲可以由其腳的關節分泌出黃色的有毒液體,此有毒的液體和皮膚接觸,會產生水泡。此南方大斑蝥分布在廣東、貴州、雲南、廣西等地方。②黃黑小斑蝥,較小型,其體長不會像前種超過15mm以上。本種在捕捉後仍新鮮時,有強烈的刺激臭,經過貯藏的日數增加後,其臭味漸漸減小。本種和前種其外觀非常的相似,但觸角的末節基部,和其前節是等幅。而前種的末節基部,比前節基部要狹窄。在這些差異之下,可以對此二者進行檢索。而本種的寄主植物和前種相同。此黃黑小斑蝥分布在河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方。6 斑蝥其性狀:長約15~18mm,寬4~5mm。鞘翅黑色有毛密生,邊緣即中央有類黃色之毛所形成的線。頭部像心臟形有光澤灰褐色。腹部黑色有光澤,下腹部有類黃色之毛所形成之五條輪帶。觸角有11節,前腳與中腳有5跗節,後腳有4跗節,末端有爪。具不愉快之臭氣,接觸到皮膚黏膜則發癢,有時候嚴重時會引起赤起泡。4 斑蝥的化學成分:含有結晶性lactone的cantharidin(約2%)、脂肪、臭氣成分。4斑蝥的藥理作用:有非常強的刺激性。具有毒性,內服後可以被吸收,對腎臟、尿路有刺激性,會引起嚴重的腎臟障礙。4cantharidin外用時,有引赤、起泡、生毛的作用。斑蝥的水浸出液,在試管內的試驗,對堇色毛癬菌、小芽之癬菌、紅色表皮癬菌等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的作用。cantharidin對小白鼠經皮下移植的肉瘤Sarcoma-180,具有抗腫瘍的作用。在臨床上也有報告指出斑蝥對肝癌的治療有效,但副作用大,有必要再做研究。7 (待續) 參考資料: 4.《新訂生藥學》:野呂征男、荻原幸夫、木村孟淳編集,林大楨編譯。日本東京南江堂株式會社授權,台北文光圖書有限公司代理翻譯版權出版發行。第268頁。 6.《原色和漢藥圖鑑(下)》:難波恒雄著。日本大阪保育社株式會社發行。下冊,第336頁。 7.《原色和漢藥圖鑑(下)》:難波恒雄著。日本大阪保育社株式會社發行。下冊,第337頁。 (本文作者為日本私立第一藥科大學藥學士、 日本國立九州大學藥學博士。藥師、教授、研究所所長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