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避孕「藥」知道 事後避孕藥轉類須知 ◎文/台北市記者温致群 全聯會長期推動事後避孕藥從「處方藥」轉為「指示藥」,3 月 15 日舉辦「事後避孕『藥』知道:事後避孕藥轉類須知」繼續教育課程,吸引超過 2,000 人報名參與。課程邀請婦女權益團體、醫界與藥界專家學者,包括婦產科醫師吳文毅、楊乙真、律師賴瑩真、張耕豪、前署長葉明功、常務監事李懿軒等,從不同面向探討避孕措施、事後避孕藥轉類的應行性、藥事照護與藥師角色。 課程首場由葉明功講解「事後避孕藥國際趨勢與發展脈絡」,強調自我照護與轉類指示藥的重要性。他指出,十大先進醫藥國家中已有九國將事後避孕藥列為指示藥,美、英、加、法、澳、德等 88 國均採用此政策,日本亦於 2023 年試辦藥局販售計畫。他認為,藥師與社區藥局可提供專業衛教與便捷管道,確保女性獲得適切的避孕指導。 張耕豪從法律角度解析 WHO 將左炔諾孕酮(Levonorgestrel, LNG)列入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且多數國家已將其列為非處方藥。他建議,如台灣轉類為指示藥,使用年齡應與國際接軌,從 17 歲降至 16 歲,以符合現行法規。 前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副秘書長賴瑩真則從 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切入,強調女性應享有生育自主權及身體自主權,建議比照國際標準,將緊急事後避孕藥列為非處方藥。 臺大醫院生殖內分泌科醫師楊乙真深入剖析避孕措施、失敗率、荷爾蒙機制及避孕藥物副作用,強化藥師對避孕藥物的全面認識。亞東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吳文毅則探討事後避孕藥的臨床應用,介紹 LNG 與醋酸烏利司他(Ulipristal acetate, UPA)的使用時機、效果與注意事項,並強調事後避孕藥僅適用於緊急避孕,不能作為常規避孕手段。 李懿軒則從公共衛生角度探討事後避孕藥的影響,指出能降低非預期懷孕率、減少人工流產、增進生育自主權與健康平權。他分享南非 2024 世界藥學會的健康諮詢表,說明事後避孕藥的藥事照護流程,包括適當性評估、藥物交互作用、用藥指導、副作用管理及預防濫用建議,提供優化後的衛教單張作為參考。 目前,事後避孕藥已在多數國家列為非處方藥,台灣於105年食藥署轉類會議上亦已通過此項決議,但並未落實。從女性自主權角度出發,賦予女性避孕選擇權,將有助於降低非預期懷孕及人工流產的發生率。此外,課程專家均強調,轉類後應加強藥事照護與專業衛教,以確保藥品安全使用。全聯會將持續努力,推動事後避孕藥轉類成功落實,保障女性生育選擇權與健康權益。 ↑全聯會於3 月 15 日舉辦「事後避孕『藥』知道:事後避孕藥轉類須知」繼續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