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 就保證不失業? ◎文/台中記者劉宇琦 身為一名藥師,「專業」是最基本的自我要求,但只有「專業」是左右藥師生存的關鍵因素嗎?這個問題恐怕值得所有藥師深思。 學生數下降,關校潮從小學一路延燒至大學,出生率下降的話題已經變成國安議題了! 在回顧台灣醫療史的過程中發現,目前支撐台灣主要人口數的中壯年階層,有不少人是經過助產士或所謂「產婆」的雙手接引而來到世界的。而曾經迎接生命的雙手,卻已早早成為泡沫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中。年輕一代可能已不知道所謂助「產士產婆」是何物了。 社會學家吳嘉苓在「醫療專業、性別與國家:台灣助產士興衰的社會學分析」中提到:日治時期到 1970 年代初期,台灣的助產士一直擔任大部份的接生工作。日本在五十年的殖民時期,培養了二千名的新式產婆,並漸漸淘汰以經驗為主的傳統產婆。1925 年,台灣地區即有四分之一的嬰兒由合格的助產士接生。 生產是動物的本能,大部分的正常生產所需要的人為干預不多,以常見的會陰切開術(episiotomy)而言,吳嘉苓在訪談中有兩段紀錄:「台大醫院的助產士回憶:「台灣光復前……當時助產士接生時,產婦的會陰若裂開,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所以胎兒的頭要出來時,助產士必須十分小心,左手要保護胎兒的會陰部,右手則幫忙撐開陰道,以使胎兒順利分娩出來……」(台大醫院護理部 1995:50)」「對於助產士而言,如何在胎兒娩出前按摩會陰,分娩時適度保護會陰,使得在會陰不裂傷的情況下,達到順利生產,是其「好技術」的重大展現。幾乎每位受訪的助產士,都會津津樂道自己保護會陰的種種技巧。台灣唯一一個比較助產士與醫師接生結果的差異,也顯示助產士較醫師少使用會陰切開術(鍾聿琳等 1998)。相較於產科比較著重縫合的技術來說,助產術對「好技術」的定義,是在於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干預性醫療措施的使用,而這樣的「好技術」,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Oakley 1983)。」 從文章中不難發現,從技術、專業、經濟面思考,助產士皆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但是為什麼這整個行業卻幾乎已經滅頂消失了?是助產士們還不夠精進、不夠專業嗎?吳嘉苓提到,台灣助產士的興衰不是主流論述中「經濟及教育的成長」等結構性變遷的必然趨勢,而是各種作用力在特定歷史時空的作用結果。」 回過頭來,藥師行業的處境,目前面臨著哪些作用力?中藥調劑權、緊急調劑權、開放藥學系、藥局財團化等,其實關鍵也都不在專不專業。1992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柯林頓(Bill Clinton)當選的關鍵名言是「笨蛋!問題出在經濟」(It's the economy, stupid!)。藥師沒有一個是笨蛋,但問題在哪裏?未來在哪裏? 參考資料 吳嘉苓: 醫療專業、性別與國家: 台灣助產士興衰的社會學分析。臺灣社會學研究,2000;⑷:19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