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藥師鄭如辰
近來缺藥議題甚囂塵上,更加突顯出台灣藥品供應鏈的問題,在過去並不太被大眾所關注,雖然衛福部食藥署已提前布局設立了「藥品資訊供應平台」,並強調能即時掌握缺藥訊息,但單就此平台各醫療院所仍很難提前預警、立即應變,導致部分藥品需求量大增,導致缺貨,缺藥危機日趨擴大。
各先進國家對於藥品生產、製造、儲存、管理的管制規範越來越多,新藥從研發、臨床試驗、療效安全性分析,到最後取得政府認證,這個週期時間日趨漸長,也使得製藥業的進入門檻和障礙越來越大。
藥品供應鏈是一個供給少,但需求多元的結構,過去對於這塊的管理不受到重視,藥品有一定的製成、保存期限和條件,藥品種類多反而讓整個藥品供應鏈日趨複雜與成本升高。然而過去研究認為供應鏈活動的成本大概佔整個藥品成本的四分之一,如果要革新,除了藥廠、政府與醫療院所能重視合作並改善,最重要的是各國需正視整體醫療健康管理政策,以及醫療人員、大眾對正確用藥的觀念轉變。
目前缺藥平台很難快速讓第一線基層醫事機構掌握缺藥訊息,醫院大部分藥品均受到合約保障,但大部分診所、藥局沒有這項保護機制,第一線面對社區民眾往往只能自力更生。建議應由政府整合線上醫療院所系統,當政府監控國內缺藥,直接跳出警示,發送即時訊息通知,由政府出面即時調配調度。
「缺藥是重要的國家安全、甚至是國際全球議題。」政府應未雨綢繆,即時監測國際市場供應鏈異常、尤其替代性少的藥品,應立即啟動「安全庫存」的機制,協調國內外藥廠與醫療院所,統一採購備倉配發,由政府整合以助度過難關,建構安全的藥品供應生態圈。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