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懸疑華劇認識解離症 ◎文╱藥師劉俊良 近期熱播的華語懸疑劇「她和她的她」講述女主角因過去的創傷,而有解離症的發生。 解離症(dissociative disorders)是一種精神科診斷類別,在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可分為解離性失憶症(dissociative amnesia)、自我感喪失症/現實感喪失症(depersonalization/derealization disorder)、解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其他特定的解離症(other specified dissociative disorder, OSDD)及未特定的解離症(unspecified dissociative disorder)。其中以解離性身份障礙一般被視為最嚴重的創傷後心理障礙,與類近的其他特定的解離症亦被創傷與解離領域學者視為複雜解離症(complex dissociative disorders),有相近或共同的特徵與病理機制。 此外,DSM-5對「解離」的定義是「意識、記憶、身份、情緒、感知、身體表現、肢體控制及行為在正常整合過程中之分裂及/或中斷」。解離可分為正常解離和病態解離。正常解離,一般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如發白日夢、偶爾健忘、看書看得入神。病態解離,則可能出現在解離症、創傷後壓力症、驚恐症、邊緣型人格障礙、思覺失調類疾病等患者身上,如心理創傷後失去一段記憶、回閃、暫時失去原本已有的知識或能力、意識到替代人格之存在。 解離症的臨床表現可分為五大類:失憶、自我感喪失、現實感喪失、身份認同混淆、身份認同轉變。各種解離症會有不同程度的解離症狀,其他精神科疾病也有可能出現一些解離症狀,因此為了要有效識別和診斷解離症,右表為臨床上常用的評估工具。 在藥物治療方面,2019年Sutar等人所做的一篇對於解離症藥物治療的系統性回顧文獻,內容結果中提到透過隨機對照試驗進行研究發現Paroxetine和Naloxone能控制由創傷後壓力症和邊緣人格障礙所出現的人格解體障礙症狀(depersonalization symptoms)和解離性疾病症狀(dissociative symptoms),由於統合分析中關於解離症的隨機對照試驗文獻異質性較高和不足,因此對於結果仍需要有更多的臨床研究證實。倘若是針對解離性身分障礙的解離症,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何種藥物對解離症狀有直接治療的效果,而藥物治療一般用於減輕其他症狀或在患者失控時穩定病情而已。 因此心理治療仍為首選療法,特別是針對於複雜解離症患者通常有很好的治療反應,一般也不需長期服用高劑量抗精神病藥物,故應及早且準確的診斷。讓患者了解其病因及協助幫忙處理可能會遇到的心理壓力狀況,進而穩定患者的情緒,並且談論更多有關與患者過去的創傷經歷以協助走出過往悲傷。 參考資料: 1.馮康泓、劉炎慧:複雜解離症:跨文化的創傷心理障礙。臨床醫學月刊2017;79:39-48。 2.Sutar R, Sahu S:Pharmacotherapy for dissociative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Psychiatry Res. 2019, doi: 10.1016/j.psychres.2019.1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