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3

111 / 12. 19 ~ 12. 25

 

中藥學堂

 詩經茹藘染紅裙、婦科良藥始內經 中藥茜草(三)

 

 

◎文╱藥師何永奕

 

功效與主治


1. 茜草根對血分有三方面功效,其功效為止血、活血化瘀、涼血。


2. 主治血熱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經閉、產後瘀阻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證。茜草除善治血外,多部本草典籍記載其「治蠱毒」功效確切。如《證類本草》、《名醫別錄》、《新修本草》、《日華子本草》及《肘後備急方》等均有描述。現代對於蠱毒的解釋,其一為毒蟲、寄生蟲或者細菌引起的疾病;其二指腎疾,肝炎,如《素問•玉機真藏論》「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其三類似於現代急性痢疾、腸炎之類疾病,如《聖濟總錄》「凡下痢膿血,間雜瘀黑,有片如雞鴨肝,與血皆下者,蠱痢也。此由歲時寒暑不調,濕毒之氣襲人經脈,漸至臟腑,毒氣挾熱,與血相搏,客於腸間,如病蠱注之狀,故名蠱痢」。3、4、5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及無瘀滯者慎服。如《本草經疏》:病人雖見血癥,若加泄瀉、飲食不進者,勿服。《本草正》:氣虛不攝血及脾寒者勿用。《本草匯言》:精虛血少者,脾虛胃弱者,陰虛火勝者,俱禁用之。


臨床應用與配伍


由於茜草性寒入血分,故能涼血、止血,且能化瘀,可用於血熱妄行之多種出血證。


1. 如血熱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證,輕症者單用,重症者可配小薊、白茅根、山梔子等,以增強涼血、止血之功,如《十藥神書》的十灰散。


2. 若治大腸蘊熱之腸風便血,常配黃芩、地榆、槐角等藥,以清腸涼血、止血。


3. 治血熱崩漏方面,常配生地、生蒲黃、側柏葉等藥,以涼血止崩;倘若加上氣虛不攝,沖任虛損,漏下不止者,可再配伍炙黃耆、山茱萸、烏賊骨等藥,以補氣攝血,收澀固脫。


4. 在治療瘀血經閉方面,由於茜草有活血祛瘀之功且能涼血,故可單用,又或配丹參、赤芍、當歸等藥同用,以增強活血通經作用;若為血枯兼瘀之經閉,配伍製首烏、熟地黃、川芎等,以養血活血通經。


5. 治產後瘀阻腹痛,屬熱症者,常配敗醬草、紅藤、赤芍等藥,以清熱化瘀止痛;屬寒滯者,常配當歸、川芎、炮薑等藥,以暖宮散寒、化瘀止痛;兼氣虛血虧者,常配炙黃耆、人參、當歸等藥,以補虛化瘀。


6. 若用來治療跌打損傷瘀腫,常配紅花、續斷、骨碎補等藥,以活血消腫療傷。


(待續)


參考資料


7. 于瑞 高明潔 崔彬彬等。HPLC法測定中藥茜草中茜草素、羥基茜草素和大葉茜草素的含量。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7;51(3):p195-199。
8. 張琳 彭亮 胡本祥。茜草的化學成分研究進展。現代中醫藥;2008;28-2:p52-54。
9. 肖烽 楊紅紅 呂中等。中藥茜草的研究進展。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10;44-1:p62-69。
10. 葉瓊文 顏銘宏。台灣特有種植物林氏茜草暨市售茜草藥材之HPLC指紋圖譜分析及品質評價。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碩士論文;2016。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科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