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1

111 / 9. 26 ~ 10. 2

 

疫情之下的權宜之策

 

↑當肛溫、耳溫超過攝氏38度、腋溫超過37.5度即可能為發燒,可以先採取睡冰枕、貼退熱貼、溫水拭浴等。

◎文╱新北市記者呂品儀

 

兩年多來的COVID-19疫情改變了生活許多事,在疫情爆發時,很多家長面對小孩子發燒不知無措,送到醫院怕感染、不就醫怕小孩子出問題,真是兩難。身為藥師提供建議,但以下建議不適用於兩個月以下的幼兒,也不適用於兒童本身患有嚴重疾病者。


發燒通常都是因為體內有部位被細菌、病毒等感染,人體正在啟動免疫系統來抵抗感染源;另外一種原因是身體並沒有發炎,但是因為身體熱量太多來不及散熱而使體溫上升 ,例如處在高溫環境下運動、中暑等。只要腋溫不超過37.5度、耳溫不超過38度,沒有伴隨其他嚴重的症狀,可以多喝水、多休息、適度觀察就可以,不需要過度擔心。


當肛溫、耳溫超過攝氏38度、腋溫超過37.5度即可能為發燒,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 睡冰枕


傳統冰枕內裝約一半的冰塊加適量的冷水到約八分滿,夾緊袋夾後用乾毛巾包裹當枕頭睡,或是購買市面上新型的冰寶式子母型冰枕,隨時把它放在冷凍庫,要用時取出包裹上乾毛巾,就可以視狀況使用。


2. 貼退熱貼


選擇小孩子適用的退熱貼,先局部清潔額頭、脖子、腋下、鼠蹊等部位,再將退熱貼剪成小塊貼在局部,利用退熱貼物理性降溫的原理,減低發燒時所產生的不適感(使用前請詳閱說明書,皮膚敏感者不適合貼於腋窩,使用前可以先做敏感測試,如果出現紅、腫、熱、痛情況請立即停止使用)。


3.溫水拭浴


以毛巾沾溫水(約攝氏40~43度)輕拍耳後、身體四肢、腋窩、鼠蹊(大腿內側)等部位,以增加皮膚表面血液循環達到散熱的目的。


經過以上一到兩種方式處理,過程中如果發現小朋友發燒超過38.5度,或活動力差、虛弱、無法進食、呼吸困難、劇烈嘔吐、主訴胸痛、抽筋、頭部僵硬、身體上出現紫斑等現象,應立即就醫。


建議平時就養成跟醫師、藥師做朋友的習慣,有病看醫師、用藥問藥師, 期待疫情能夠快點結束,大家能夠回歸正常的生活。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打破發燒的迷思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兒童發燒生病處置
3.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的叮嚀 打破發燒的迷思
4. 大林慈濟醫院發燒怎麼辦 衛教單張
5.台大醫院小兒 發燒怎麼辦
6.台視樂活生活醫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