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堂 骨碎補─文字讀音混淆品(中) ◎文╱藥學生蔡佳芮、藥師廖培伶 三、歷史醫藥古籍查考 為了解市售骨碎補誤用混淆品之情原,追朔歷史醫藥古籍對骨碎補之描述,儘管功效相仿,基原性狀卻不盡相同1(如附表二、三)。以名稱相似而混淆品項,有大葉骨碎補、海州骨碎補,名稱皆稱為骨碎補,卻為截然不同的品種。以地區流通之不同品項,在《廣西藥用植物名錄》中提及的骨碎補,實質指的是豬毛蕨、石岩雞、寬羽線蕨或團葉槲蕨。在四川地區則有土碎補之品項流通。此外,正品骨碎補於不同典籍中亦有不同異名,在《本草圖經》中稱為石毛薑,在《四川中藥志》中稱為碎補,在《湖北中草藥手冊》中稱為申薑,在《浙江藥用植物志》中稱為岩薑等。 (待續) 參考資料 1. (1999),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16-218;225-226;243-244;249-250;260-265頁。 2. (2021),臺灣中藥典 第四版,衛生福利部編印,287-288頁。 3. 賴齡等,(2002),市售骨碎補藥材之鑑別,藥物食品檢驗局調查研究年報,20: 135-154。 4. 謝嘉芸等,(2020),105-108年度市售中藥材混誤用狀況分析,食品藥物研究年報,11: 189-195。 5. (2020),中國藥典 2020年版 一部,國家藥典委員會編,267-268頁。 (本文作者為國防醫學院藥學生、指導藥師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中藥局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