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苗 面面觀 ◎文╱彰化縣記者黃鈴貴 新冠肺炎COVID-19是WHO命名,源自Corona冠狀、Virus病毒、Disease疾病、出現於西元2019年的簡寫,它來得又急又猛,有傳染性高、致病力強的特性,且其SARS-CoV-2病毒棘蛋白(Spike protein)易引起突變,產生變異毒株,嚴重影響到疫苗的保護力,以下就台灣施打的四大疫苗整理相關資料供參考。 新冠疫苗種類 一、莫德納疫苗(mRNA) 將新冠病毒的mRNA打進人體內,使人體細胞製造病毒的棘狀蛋白,誘發人體產生免疫反應。每瓶 15劑量(美規)、10劑量(歐規),每次施打 0.5ml;每人2劑,間隔28天。 二、BNT疫苗(mRNA) 與莫德納疫苗皆屬mRNA疫苗。每Vial濃縮劑0.45ml,要用1.8ml 0.9%NaCl 注射液稀釋,每瓶 6 劑量,每劑量 0.3mI;每人2劑肌肉注射,間隔28天。 三、AZ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 將一段新冠病毒的DNA放入腺病毒中,將腺病毒送至人體細胞後,使人體細胞製造病毒的棘狀蛋白,誘發人體產生免疫反應。每瓶 10劑量,每劑量0.5ml;每人2劑肌肉注射 ,間隔8~12週。 四、高端疫苗(重組蛋白疫苗) 利用研發已有幾十年的基因重組技術,製作出病毒表面的棘狀蛋白,打入人體後,誘發人體產生免疫反應。每支單次固定劑量為 0.5ml;每人2劑肌肉注射,間隔28天。 哪些民眾不可以、暫緩、不建議施打疫苗 一、不能施打 (一) 對疫苗所含成分過敏者。 (二) 施打第一劑疫苗後出現急性嚴重過敏反應者。 (三) 18歲以下青少年(BNT疫苗12歲以下,高端疫苗為20歲以下)。 二、暫緩施打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也應於病情穩定後再進行接種。 三、不建議施打(施打前,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施打) 血液疾病、免疫不全、懷孕或哺乳婦女、正服用避孕藥或賀爾蒙製劑者。 新冠疫苗不良反應、處置 一、常見:頭暈、頭痛、噁心、疲倦、關節痛、畏寒、發燒(可服用acetaminophen或NSAIDs)、局部紅腫疼痛(不要揉、冰敷)。 二、不常見:AZ或mRNA疫苗,可能會出現,注射側手臂腋下淋巴結腫大(6週內會消失)。 三、罕見: (一) mRNA疫苗:7天~1個月內心肌炎、心包膜炎(如胸悶、喘、心悸)、顏面神經麻痺。 (二)AZ疫苗:4~28天內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如頭痛、腹痛>24小時、胸痛)、格林巴利症候群GBS(此為急性多發性神經炎)。 (三)高端疫苗:顏面神經麻痺、眼壓過高。 如有上述情況者,請立即就醫。 上述不良反應 一、AZ疫苗:第一劑>第二劑;血栓好發於30歲以下女性。 二、mRNA疫苗:第二劑>第一劑;心肌炎四分之三是30歲以下男性,尤其是16~19歲。 新冠疫苗注射前後需注意的事項 一、注射前:避免喝酒、睡眠充足、不熬夜、不要空腹、放鬆心情。 二、注射後:3天內多喝水(2000CC/天)、多休息、熱水泡腳、清淡飲食。 三、接種2週:均衡飲食、避免飲酒、曬太陽、多運動。 新冠疫苗注射後的生活 一、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社交距離。 二、潄口水好用又安心。 三、多食優質蛋白質。 四、多食含植化素蔬果。 新冠疫苗後的省思 一、經筆者觀察,發覺個案本身如有心血管疾病,打完疫苗可能會因免疫反應造成的衝擊,間接造成腦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的發生,所以是否施打疫苗,一定要和醫師商量慎重評估。 二、有學者提出建言,經由動物實驗,發現新冠疫苗如採IV注射,得血栓、心肌炎、心包膜炎的機率更高更嚴重(即使肌肉注射,新冠疫苗並非如預期,只停留在注射部位及周圍的淋巴組織中,而是會緩慢隨血流流至各個器官),為了降低這些不良反應,建議疫苗注射時,要注意回抽,如沒回血,才能注入疫苗。 三、BNT疫苗因是濃縮液,施打前必需稀釋,又因儲存溫度-7O℃,施打的前置作業較繁鎖且重要,此次發生用濃縮液直接施打於民眾,亡羊補牢,開封稀釋後一定要貼已稀釋標籤,三讀五對,確保萬無一失。 新冠肺炎台灣的防疫目標 台灣目前嚴守邊境,一邊防疫,一邊拚疫苗覆蓋率,疫苗的再研發、治療藥物的發明,期待每個人都能做好自我防護,增強自身免疫力,盡快回到正常生活。 參考資料: 衛福部疾管署https://reurl.cc/52M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