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惱人的熱傷害 分4大類 ◎文╱苗栗縣記者顏群芳 近來全台氣溫可說是熱爆了!只要在戶外稍一活動,馬上就能感受到汗珠蜂擁而至,在此炎熱的天氣,絕對要慎防熱傷害,避免熱昏了頭。 人類屬於恆溫動物,本身的體溫調節,是由位在大腦腦幹上方的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作用,來維持體溫的恆定,並透過心血管系統,將身體產生的熱經由血管送到體表後,藉由擴張血管來增加排熱效能,而人體皮膚也會出汗來排除身體產生的熱能,藉由這些傳導、對流、輻射、蒸發等熱傳導方式,讓體溫保持在一恆定狀態,但如果受到外在環境或本身因素影響,像是年紀、慢性病、環境溫度、運動過度等影響,導致無法順利排熱的話,就可能造成熱傷害。依症狀不同,可分成四大類別,包括: (1)熱痙攣(heat cramps) 因大量流汗,導致水份和鹽分的流失,或是攝取過量的白開水,而非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使得體內鈉、鉀離子的濃度偏低,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會讓小腿、大腿、肩部、腹部等肌肉組織不自主的收縮、抽搐,造成肌肉疼痛,時間可持續1到3分鐘,這時可給予含有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或是加鹽的冷水,並按摩抽筋的肌肉部位來緩解症狀。 (2)熱昏厥(heat syncope) 人體處在濕熱環境中,為了散熱,周邊血管會擴張排熱,相對的,會讓血壓下降,腦部血流也會因為灌輸不足,而出現頭暈眼花、暈眩、虛脫等現象,不過其中心體溫大多是正常的,只需補充水分或電解質補充液,並在陰涼處休息,即可恢復,切記不要飲用冰水或是泡冰水降溫,這樣反而會讓血管收縮,影響排熱效能。 (3)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一樣是因為身處在炎熱的環境中,失去大量的水份和鹽份,導致血液循環衰竭,而無法從事任何活動,可能會跟熱痙攣、熱昏厥同時發生,症狀包括口渴、疲倦、噁心、嘔吐、頭暈、頭痛,嚴重一點會出現視力模糊現象,失去知覺,而變成熱中暑,一樣建議在症狀較輕微時,先移至陰涼處休息,並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或是加鹽的冷水即可。 (4)熱中暑(heat stroke) 因為體內調節體溫的中樞系統失調,無法有效散熱,皮膚表面會出現乾、燙、潮紅感,導致體溫持續上升,通常會高於攝氏40度以上,會傷害人體細胞,改變意識狀況,若不送醫處理,甚至會造成休克、橫紋肌溶解、多重器官衰竭,嚴重者則會死亡,所以遇到熱中暑個案,需馬上送醫治療。 戶外工作者,像是工人、農夫、軍人、體育選手都是屬於高危險族群,針對熱傷害事件的發生,處理原則不外乎就是幫忙散熱降溫(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解開衣物排熱),並給予電解質飲料,或是加鹽的開水,來矯正失衡的體內電解質平衡,若情況沒改善,就需盡速送醫,防範進一步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