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堂 枸杞子的本草考證與近代研究(上) ◎文╱藥師鍾瑩慧 枸杞的種植歷史久遠,《詩經•國風•將仲子》:「無折我樹杞」。杞就是枸杞樹。歷代的別名有枸檵、苦杞、地筋、枸忌、羊乳等。枸杞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味苦,寒。主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痺。久服堅筋骨」。但《本經》中對於枸杞的用部並沒有加以區分,《本經》中枸杞的描述引陸璣云「苦杞秋熟,正赤,服之輕身益氣」,對這樣的描述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指出:「今考《本經》止云枸杞,不指是根、莖、葉、子…則《本經》所列氣、主治,蓋通根、苗、花、實而言,初無分別也」,並指出「後世以枸杞子為滋補藥,地骨皮為退熱藥,始分而二之。竊謂枸杞苗葉;味苦甘而氣涼,根味甘淡氣寒,子味甘氣平,氣味既殊,則功用當別」,這才首次區分確認了枸杞不同用部的性味及功效。1 現代枸杞子的基原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和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實。兩者形態等的差異如下表,考據歷代本草典籍的描述,從漢朝到南北朝時用的應是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及北方枸杞,唐朝開始則開始以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和新疆枸杞為優,到了清朝後期「甘杞」的產區才集中到寧安(寧夏的中寧縣)一帶。1 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枸杞子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枸杞多糖、黃酮類化合物、生物鹼、枸杞色素、胺基酸類等,其中研究最多、最具有價值的是枸杞多糖。枸杞多糖在體外的藥理實驗中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促進癌細胞凋亡;在動物實驗中可抗細胞損傷、抗氧化、抗衰老、保護神經元、保護肝臟、保護眼睛、降血糖、降血脂;在人體實驗中可降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胰島素生成指數。提高惡性腦膠質瘤病人的生存率,降低復發率。2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