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Flora Of China Vol. 15 Page 329.5
◎文╱藥師王淑真
鉤吻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味辛,溫。主金創乳痓,中惡風,咳逆上氣,水腫,殺鬼注蠱毒。一名野葛。生山谷。」《本草經集注》在解釋其名時: 「言其入口能鉤人喉吻,或言吻作挽字,牽挽人腹而絕之。」此後歷代本草著作均記載其有大毒。鉤吻性味辛、苦,溫,大毒。能祛風攻毒,散結消腫,止痛。植物形態4為纏繞常綠藤本,長約12米。枝光滑,幼枝具細縱棱。單葉對生,卵狀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聚傘花序多頂生或腋生,三叉分枝,苞片2,短三角形;萼片5,分離,長約3毫米;具短柄;花小,黃色,花冠漏斗形,先端5裂,內有淡紅色斑點,裂片卵形,先端尖,較花筒短;雄蕊5;子房上位,2室,花柱絲狀,柱頭4裂。蒴果卵狀橢圓形,長10-14毫米,直徑6-8毫米,下垂,基部有宿萼,果皮薄革質。種子長圓形,多數,具刺狀突起,邊緣有膜質的翅。花期5-11月,果期7月至翌年2月。生於向陽的山坡,路邊的草叢或灌林中。常見分佈於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雲南,中南半島,緬甸,印度,印尼等地。藥材主產江南,廣西等地。全年可採,切段,曬乾或鮮用。主要含有生物鹼,如鉤吻鹼-子(koumine),鉤吻鹼(gelsemine),鉤吻鹼-卯(kouminidine),胡蔓藤-甲(humantenmine)等成分。
(待續)
參考資料
1. 金庸(查良鏞),神雕俠侶,遠流出版社,1996年版。
2.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卷一 (第3版):746,2019。
3. 袁志航、鄔靜、孫志良.鉤吻研究進展,中獸醫醫藥雜誌,2015(3):65。
4. 遲德彪、楊鴻軒、鄭有順,鉤吻研究進展,中藥藥理與臨床,2001(2):48。
5. 圖像Gelsemium elegans (Gardner & Champion) Bentham, J. Linn. Soc., Bot. 1: 90. 1857.(最後瀏覽109.05.20)
http://www.efloras.org/florataxon.aspx?flora_id=2&taxon_id=200017832
6.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最後瀏覽109.05.20)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lang=ch&channelid=1288&searchword=herb_id=D00634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