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3

109 / 5. 11 ~ 5. 17

 

第3代ALK抑制劑Lorlatinib簡介

 

 

◎文╱張智誠

 

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約有2-7%會有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重組,腦部轉移是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上主要的臨床課題。Lorlatinib(LorviquaR,瘤利剋)是第3代的ALK抑制劑,同時對ALK基因重組和ROS1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有治療效果,除了比第一二代的ALK抑制劑更強效之外,lorlatinib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穿透力更為顯著,因此可用於腦部轉移病人的治療。


台灣FDA於2019年7月核准lorlatinib,用於ALK陽性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三線治療,需使用過crizotinib和後續至少一種其他的ALK抑制劑alectinib或ceritinib。但截至目前健保尚未給付lorlatinib,病人必須自費使用。


Lorlatinib的劑量為口服100mg,每日一次,輕至中度腎功能障礙及輕度肝功能障礙的病人,不需要調整劑量。Lorlatinib除了比第一、二代的ALK抑制劑強效之外,安全性資料也相異於第一、二代的ALK抑制劑,根據295位受試者的lorlatinib第一、二期臨床試驗(NCT01970865)資料,lorlatinib在使用正常劑量100mg QD時,常見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水腫、週邊神經炎等副作用,有別於crizotinib常見的肝功能異常、腸胃道不適、視覺障礙、嗜中性白血球低下、水腫;alectinib常見的貧血、肝功能異常、便秘、水腫;ceritinib常見的腸胃道不適、疲倦、體重減輕等副作用。


Lorlatinib特殊的安全性資料,包括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受損、健忘、意識混亂、注意力不集中、瞻妄等認知方面的副作用;易怒、焦慮、憂鬱、情感不穩、人格改變、心情擺盪、情感性疾病、躁動等情緒方面的副作用。水腫、認知方面及情緒方面副作用,是造成lorlatinib必須調降劑量或停止治療的主要原因。


Lorlatinib引起的高膽固醇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平均在治療後的第15天發生,最短可能在第1天就發生,或長到治療219天後才發生,lorlatinib引起的高血脂,大都為一到二級輕度的副作用,不具有生命威脅性,不至於造成調降劑量或中斷治療,通常多數病人在給予降血脂藥物之後即可改善。多數病人在lorlatinib開始治療的3週內,會因高血脂問題而接受降血脂藥物的治療,並使用單一降血脂藥物即可控制症狀,但約有22.1%-30.8%的病人需要兩種降血脂藥物合併治療。


目前的文獻證據顯示,lorlatinib引起高膽固醇血症的發生率高達82.4%、引起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發生率高達60.7%,加上目前健保尚未給付lorlatinib,lorlatinib並未常規使用於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臨床醫療人員使用此藥物的經驗有限。Lorlatinib特殊異於其他ALK抑制劑的安全性資料,讓臨床照護面臨挑戰,建議lorlatinib使用期間應定期抽血監測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若病人發生高血脂的副作用時,也應即時給予降血脂藥物處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lorlatinib也會引起認知及情緒方面的副作用,臨床醫療人員宜特別小心注意,監測病人有無發生這類的副作用。


參考文獻


Bauer TM, Felip E, Solomon BJ et al: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Lorlatinib. Oncologist. 2019; 24(8): 1103-10.


(本文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藥劑科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