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堂 動物類中藥—牡蠣(3) ◎ 文╱林俊億 主治配伍 牡蠣味鹹、澀。性微寒、氣平。入肝、膽、腎經。藥用方面有五大特色,分別是:重鎮安神,滋陰潛陽,軟堅散結,收斂固澀,制酸止痛。臨床常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癧痰核、癥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 (1) 重鎮安神:礦物類藥物,有質重沉降之性,重則能鎮,重可祛怯。故生牡蠣能鎮心安神、平驚定志。臨床用於神志不安、心悸怔忡、驚悸失眠等症,常與龍骨等配合應用。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2) 益陰潛陽:生牡蠣鹹寒質重,有類似石決明之平肝潛陽作用。多用治於水不涵木,陰虛陽亢、肝鬱化火之潮熱盜汗、眩暈耳鳴、煩躁失眠之證。臨床用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以及肝風內動、驚癇、四肢抽搐等證。常與龍骨、龜板、牛膝等同用,如鎮肝息風湯;牡蠣的養陰潛陽作用,也適用於肝陰不足、肝陽上亢之證,往往配伍珍珠母、鉤藤等同用;亦用治熱病日久,邪熱傷陰,虛風內動,四肢抽搐之證,與龜板、鱉甲、生地黃等同用,有養陰息風的功效,如大定風珠。 (3) 軟堅散結:《本草備要》:「鹹以軟堅化痰,消瘰癧結核,老血疝瘕。」牡蠣味鹹,鹹能軟堅。對於痰核瘀結的團塊有消散作用。用治於痰火鬱結之痰核,瘰癧,癥瘕積聚等證 。故以柴胡引之,能去脅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結核;以大黃引之,能除股間腫瘕。以常與浙貝母、玄參等配伍,如消瘰丸;用治血瘀氣結之癥瘕痞塊,多與鱉甲、丹參、莪朮等配伍。 (4) 收斂固澀:《本草備要》:「澀以收脫,治遺精崩帶,止嗽斂汗,固大小腸。」煅牡蠣具有良好的收澀作用,對體虛滑脫諸證,如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自汗、盜汗等多種正虛不固之症,有顯著療效。常與煅龍骨相須為用,加強收斂固澀作用,並配伍相應的補虛及收澀藥物。以地黃為之使,能益精收澀、止小便。 (5) 制酸止痛:煅牡蠣能收斂固澀,可治胃痛泛酸,碳酸鈣煅製後多轉為氧化鈣,可作制酸劑。常與烏賊骨、浙貝母研為細末,內服取效。1、2、4、6、7、9 (待續) 參考資料 8. 高淑雲、吳純衡。煅燒牡蠣殼粉-安全、環保的天然抗菌物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1:8月(第230期)p.84。 9. 李時珍著、黃志杰編。本草綱目中藥學。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p.730。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科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