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蔓延下 異軍突起的老藥 ◎文╱藥師駱麗婷 新冠病毒(COVID-19)肆虐全球,在缺乏特效藥而疫苗也尚未問世的當下,醫界嘗試把原本用來預防瘧疾及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的hydroxychloroquine 用在受感染病例,初步發現對部分的患者有效,但要在什麼時機投藥?對於高風險族群如醫療人員,有慢性病共病者或必須在密閉空間工作的人員,預防性給藥是否有效?最適當的劑量及療程為何?有哪些情況應該排除以免產生嚴重副作用? 為了累積可靠科學數據來回答這些問題,從clinicaltrials.gov 的網站可以看到目前有超過一百個正式的相關臨床試驗登記在案並陸續在全球快速展開, 其中以美國發起的29個試驗占最多數。當中不乏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試驗設計。除了對住院或居家隔離治療的確診病例,觀察此藥物清除病毒(PCR轉陰性)的比率,並以其對減輕疾病嚴重度,氧氣支持需求及血氧飽和度改善等作為觀察指標。 對高風險的醫療人員,特別是在急診或加護病房工作須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患者的醫護,投予預防性治療後,在數週至數個月期間,觀察COVID-19轉陽性的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 是否達統計學的差異。納入的受試者有住院或居家治療的輕症患者,或依其血氧飽和度>95% 或<94%分為嚴重或中度族群,預防性治療的研究對象多納入從事高風險感染醫療人員或同時本身併有共病者。 美國國防部更針對五角大廈中,無法用視訊遠距方式執行任務及隨時保持足夠社交距離的軍人納入預防性治療,觀察相較於安慰劑,hydroxychloroquine是否可降低感染的發生率。且接受了預防性給藥之後被確診感染者是否可減輕疾病的嚴重性及加速恢復返回工作崗位。 在劑量及療程方面,有許多不同的設計,最常用包括開始的第一天給予較大劑量(400到800mg bid) loading dose,然後劑量減半持續治療5至7天,或直到退燒但不超過10天;亦有採單一劑量連續使用。至於預防性給藥,各研究之療程的設計變化較大,有和治療確診病例一樣給予第一天400 mg bid, 隨後減半持續用5天或改為每週一次或二次連續數週,亦有試用各種高低不等的劑量(200mg至600 mg qd)持續用兩個月者。 其實Hydroxychloroquine治療病毒感染的機轉並非完全未明。研究顯示,冠狀病毒需要藉ACE受體之助才能為呼吸道細胞吞噬至細胞內,以便將其遺傳物質釋放到細胞中,並將細胞變成病毒複製機,以複製及釋出更多病毒。 SARS-CoV-2需要酸性環境而 Hydroxychloroquine是一種鹼性化合物,因此會提高宿主環境的pH值,從而阻止病毒大量釋放其基因進行複製。 從全球各臨床試驗時程看來,大多在明年中之前就會有更明確的資料來解開這個藥是否真如川普所言,是上帝給的可改變局面(game changer)的禮物了。在那之前,由於此藥對新冠病毒的臨床療效仍有待証明,且此藥物雖有長達半世紀的使用經驗,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風險,如對具有視網膜病變、G-6-PD缺乏、QT延長症候群的病史及已知對本劑有過敏反應史者為禁忌外,各試驗也排除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慢性腎臟病或冼腎患者、酗酒或藥癮、孕婦、牛皮癬及紫質症及有各類血液疾病病史來避免用藥產生的副作用。藥師接受民眾詢問時,應建議不要自行購買來治療或預防新冠病毒,避免造成用藥安全問題且間接導致迫切需要此藥的風濕病和狼瘡患者發生缺藥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