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藥學大觀園 《御藥之道》 Colchicine用於急性心肌梗塞後病人預防心血管事件 ◎文╱楊子涵 過去的實驗和臨床證據皆證實發炎反應 (inflammation) 在動脈粥樣硬化 (atherosclerosis) 及其併發症中扮演重要角色。為了探討抗發炎藥物用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療效,2017年Ridker等人發表interleukin-1β抑制劑canakinumab用於曾發生心肌梗塞且C反應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 2 mg/L病人的研究,發現使用canakinumab相較於安慰劑,可降低15%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但也導致較高的致命性感染發生率。鑑於canakinumab尚未核准用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學界仍須尋找其它可能降低動脈粥樣硬化事件風險的替代藥物,而colchicine正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口服抗發炎藥物,可用於治療痛風與心包膜炎。Colchicine抗發炎的作用機轉是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和微管的產生,進而可能影響到細胞黏附分子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 、發炎趨化因子 (inflammatory chemokines) 和發炎小體 (inflammasome)。 為了評估心肌梗塞後病人使用colchicine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療效與安全性,2019年Tardif等人進行一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組之臨床試驗,共納入4,745位發生心肌梗塞後30天內的病人,以1:1隨機分派成兩組,一組共2,366人給予低劑量colchicine每日0.5毫克,另一組共2379人給予安慰劑,試驗追蹤時間中位數為22.6個月。主要試驗終點為心血管因素導致的死亡、心跳停止經急救復甦、心肌梗塞、中風或因心絞痛而緊急住院。 整體研究結果顯示,colchicine組的主要試驗終點發生率顯著低於安慰劑組 [5.5% vs. 7.1%; Hazard Ratio (HR) 0.77, 95% CI 0.61-0.96, p=0.02],其中因心血管因素而死亡之HR為0.84 (95% CI 0.46-1.52),心跳停止經急救復甦之HR為0.83 (95% CI 0.25-2.73)、心肌梗塞之HR為0.91 (95% CI 0.68-1.21)、中風之HR為0.26 (95% CI 0.10-0.70) 及因心絞痛而緊急住院之HR為0.50 (95% CI 0.31-0.81)。在安全性方面,colchicine組發生腹瀉的比率較安慰劑組高 (9.7% vs. 8.9%, p=0.35),此外發生肺炎的比率也較安慰劑組高 (0.9% vs. 0.4%, p=0.03)。綜上所論,此篇研究證實發生心肌梗塞後30天內的病人,每日使用0.5毫克colchicine相較於服用安慰劑,可顯著降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引用文獻 Tardif JC, Kouz S, Waters DD,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dose colchicin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N Engl J Med 2019;381:2497–505. (本文作者為臺北榮民總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 / 陽明大學藥理所臨床藥學組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