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1

108 / 11. 18 ~ 11. 24

 

疾管署:合理使用抗生素

減緩「肺炎黴漿菌」產生抗藥性

 

 

◎文╱台中記者劉純玉

 

正值季節轉換,氣溫變化大時,一種非典型的「肺炎黴漿菌」細菌,透過飛沫傳播,常造成呼吸道的輕微感染而發燒又久咳。「黴漿菌肺炎」即為常見的社區性肺炎,因多數感染者可自行痊癒,所以又稱為「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


肺炎黴漿菌一年四季皆可能感染,但「黴漿菌肺炎」主要好發於春夏交替及初秋,其潛伏期約1至4週,常見的臨床症狀為喉嚨痛、倦怠、發燒、頭痛及長達數週甚至數月的咳嗽,小於5歲的孩童感染時發燒較少見,但可能會有喘嗚(wheezing)、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較嚴重的病人可能出現肺炎症狀而需入院治療。


由於內醯胺類抗生素(beta-lactam)對肺炎黴漿菌無效,故一般建議的首選治療藥物為巨環類抗生素(macrolide),替代性藥物為諾酮類(quinolone)抗生素或四環黴素類。近來各國研究顯示,肺炎黴漿菌對巨環類抗生素的抗藥性增加,治療困難度亦隨之上升,建議對於疑似感染肺炎黴漿菌之病患如須使用抗生素,宜考量其年齡與臨床表徵嚴重度,並參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共同發行之《2018年台灣肺炎診治指引》及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之《兒童社區肺炎處置建議》等國內臨床指引進行治療。


疾管署提醒,肺炎黴漿菌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合理使用抗生素,審慎評估上呼吸道感染,避免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毒性感染,衛教患者應遵照醫囑完成抗生素療程,以減緩抗藥性之產生。衛教民眾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如有呼吸道症狀(尤其是咳嗽)時須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蓋住口鼻並立即丟棄,若無紙巾可改以上臂或手肘代替,切勿直接用手,平時落實用肥皂勤洗手且至少搓揉20秒,沒有水時,可改以乾洗手液代替,共同維護民眾的健康安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