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3

108 / 9. 23 ~ 9. 29

 

C型肝炎的預防與治療

 

 

◎文╱苗栗縣記者顏群芳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30年針對C肝的防治,有定下3大目標,分別是:


(1) 要求C肝病例需減少90%。
(2) 應被治療的C肝患者,其治療涵蓋率需超過80%。
(3) C肝相關死亡率需減少65%。


而台灣雖然還不是WHO的會員國,不過我們還是跟WHO同步設下相同的目標,只不過將目標完成的時間提早5年,希望在2025年就達成目標,也就是6年之後,要呈現出對C肝的照護成果。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要預防C肝的傳播,首先就要了解C肝的傳染途徑,包括血液傳染(輸血、紋身、穿耳洞、血液透析、靜脈注射、共用刮鬍刀)、性行為(多重性伴侶)、母子垂直感染,都有可能傳染到C肝,而C肝並不會經由飲食、飛沫、接觸等途徑來傳染,所以不用擔心吃個飯就被人給傳染C肝,這也是醫療人員必須向民眾說清楚的地方。


台灣C肝盛行率約2%~4%,大部分集中在中南部沿海地區、部分原住民區域,48%是屬於第1型(其中1a占2.6%,1b占45.5%),40%屬於第2型,其它就較少見,但C肝類別若是屬於第3型和第6型的話,最好加驗HIV的反應,因為3、6型較少見,對於免疫不全的個案來說,會比較容易得到;當C肝病毒侵入人體之後,在2週至6個月之間,可能引起急性肝炎,其中會有70%~80%的個案會轉變成慢性肝炎帶原者,其體內會驗出C肝抗體(Anti HCV),其它2至3成的個案,其C肝會自然痊癒,不會成為帶原者,而就算一個民眾血清中,檢測出來對於Anti HCV呈現陽性反應,只表示這位民眾過去曾經遭到C肝病毒的感染,因為只要C肝侵入人體,Anti HCV就永遠存在,所以要確定是否真的有C肝帶原,其確定診斷的方法是要檢測HCV-RNA,如為陽性,即確認是C肝帶原者,這時就需要藥物來治療。


傳統藥物治療方法是使用干擾素加上雷巴威林(Ribavirin)來治療,不過這兩種藥品會產生令人不適的不良反應,像是干擾素會有貧血、落髮、憂鬱、易倦怠、類流感症狀等不良反應,而Ribavirin則會產生貧血、致畸胎性,所以有統計顯示高達36.93%的民眾會害怕其不良反應,而其成功率只有50%到90%,所以漸漸已被其他藥物所取代,因為在2017年政府開始實施「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健保給付執行計畫」,開始以公費補助Direct-Acting Antivirals (DAAs)的藥物,DAA的藥品不但藥品不良反應較少,其治癒率更可提高到至少95%以上,甚至達到99%以上,不過剛開始執行計畫時,有限制許多使用條件,包括先前曾以干擾素合併Ribavirin治療失敗者,且肝臟纖維化為Fibrosis-3或4者,所以剛開始總治療人數為9538人,而從今年度2019年開始,全面開放給只要有HCV-RNA陽性的民眾,皆可申請使用,對於C肝的防治又向前邁了一大步,到7月23日截止,約有4萬860個人接受治療,只要8到16週的療程,即可達到95%以上的治療成功率。


不過其實DAA藥物有一個缺點就是,要注意藥物交互作用的問題,所以在併服降血脂藥、鎮靜安眠藥都需留意,尤其是心律不整藥物Amiodarone跟許多DAA的藥物會有所衝突,所以現在都會先在開立C肝藥物之前,先去University of Liverpool的HEP Drug Interactions網站,輸入藥品名稱去查詢是否有交互作用,如有嚴重交互作用,則需以其它藥品來取代,而這剛好也是藥師職責所在,有些醫院的肝病門診,是在醫師剛立處方之後,請民眾拿著藥單和健保卡,到藥物諮詢處,讓藥師針對民眾所服用的藥品,以及雲端藥歷,來判斷是否有交互作用,再與醫師討論是否要換藥,以保障民眾的用藥安全。


C肝雖沒有疫苗可預防,卻有藥品可以根治,剛好跟B肝相反,而在政府的計劃之下,陸續有許多地方,治癒率已經達到100%,期許在2025年能達到WHO的3大目標,共同遠離C肝的威脅。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