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1

108 / 7. 1 ~ 7. 7

 

臨床藥學大觀園

《習藥之道》

冬病夏治三伏貼

 

 

◎ 文╱王苾如

 

病人問:最近報章媒體經常報導「三伏貼」,請問三伏貼到底是什麼?

藥師答:「三伏貼」,又稱「三伏天灸」,即在一年中最炙熱的三伏天,施行穴位貼藥治療,常應用於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之治療。


藥師該知道的事


穴位敷貼是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之傳統中醫外治療法,在一年中最炙熱的三伏天,施行穴位貼藥治療,就是所謂的「三伏貼」,常應用於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之治療。


中國人自古以二十四節氣來區分氣候變化,並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計數日期,三伏天由二十四節氣配合干支決定,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初伏為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中伏為夏至以後的第四個庚日,而末伏則為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參照農民曆可知民國108年的初伏為7月12日、中伏為7月22日、末伏為8月11日。


所謂「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不僅天候炎熱且陽氣最為旺盛,此時人體之陽氣亦盛,皮膚完全開泄,利用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等辛溫香竄、逐痰利氣、祛寒之中藥依適當比例佐以薑汁調合,製成硬幣大小,敷貼於背部肺俞、膈俞、膏肓、定喘等相關穴位上,藥物經皮滲入穴位經絡直達病處,助長陽氣,扶正祛邪,可減緩好發於冬季的過敏疾患病症及發作次數,甚至預防其再度復發,是中醫「春夏養陽,冬病夏治」的體質調整方式。


三伏貼適用於任何年齡層,然孕婦及一歲以內之初生嬰孩並不適用,此外嚴重心肺功能不良、呼吸道感染、發燒及皮膚易受刺激之病患亦不建議使用。治療時成人每次敷貼2-4小時,兒童則以1-2小時為宜,因個人膚質不同,敷貼後部份病患可能會出現皮膚局部刺激所造成的灼熱、刺癢感,此為常見之副作用,取下敷貼之藥餅後可塗抹適量紫雲膏舒緩症狀。但若皮膚出現水泡、搔癢難耐或嚴重過敏反應時,則應立即停止治療。


三伏貼通常必須連續治療三年,根據國內各大中醫院之經驗,對於改善過敏、氣喘與上呼吸道易感染體質,雖無法立即見效但對於長期治療有一定之成效,提供民眾西醫治療以外之另一選擇。


參考資料


林玉芳、沈衛東。三伏貼理論源流及現代運用探討。江蘇中醫藥 2015;47:10-12。


(本文作者為臺北榮民總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陽明大學藥理所臨床藥學組碩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