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4

107 / 12. 3 ~ 12. 9

 

中藥學堂

簡述大黃成分及藥理研究(上)

 

 

◎文╱賴勇吉

 

據《台灣中藥典》記載為蓼科Polygonaceae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北大黃)、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on(南大黃)去外皮之乾燥根及根莖。主要產於四川、甘肅、青海、西藏、寧夏、湖北、雲南、貴州等地。於冬初選 3 年以上的植株,挖取地下部分,除去粗皮、切片、曬乾或烘乾,生用;或酒製,蒸熟,炒黑。大黃性冷涼氣候,耐寒,忌高溫。野生於中國大陸西及西南海拔 2000公尺左右的高山區家栽在 1400公尺以上的地區。


本草記載


大黃始著錄於神農本草經草部下品,其後歷代諸家本草如名醫別錄、神農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本草拾遺、嘉祐補注神農本草、圖經、藥性論、日華子本草、圖經本草、本草衍義、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會通 , 本草備要等均有載。大黃在歷代本草中有不同的名稱:大黃(神農本草經):似指根莖大而黃色者品質為良。將軍(名醫別): 陶隱居云:「將軍之號當取其駿快矣。」李杲曰:「推陳致新,如戡定禍亂,以致太平,所以有將軍之號」,以上均指瀉下之藥效快之意。黃良(名醫別錄):根莖黃者良,似指品質。火參(吳普本草):治實熱(火)性疾患之藥效最佳參之高貴。膚如(吳普本草):似有護膚如意之意,似指皮膚病良藥。


大黃主要化學成分


主要為苷及苷元類,苷的瀉下作用常強於其相應 苷元。苷主要是蒽衍生物,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素(Emodin)、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大黃酸(Rhein)和大黃素甲醚(Physcion Panetin、Rheochrysidin)。此5種苷元存在於大黃根的形成層附近及射線中,一小部分呈游離狀態,存在於嫩根的木質部分,大部分與葡萄糖合成苷,貯存於的較老部分。大黃的致瀉效力與其中結合性大黃酸含量成正比,游離的蒽 類成分無致瀉作用1-3。


大黃藥性與藥效4


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用法用量:3∼30g,用於瀉下不宜久煎。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患處。


注意:孕婦慎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待續)


參考資料


1. 王愛芹等。華北大黃中蒽類成分的研究。中草藥。2001;10( 32 ) :878-880。
2. 孫亦群等。大黃中蒽類成分薄層掃描測定。時珍國醫國藥。2000;1(11):9-10。
3. 周榮漢主編。中藥資源學,中國醫藥科學技術出版社。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

 

回首頁